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四
2021年10月14日
第B16版:樂與聲
澳門虛擬圖書館

澳門古典音樂前途光明

澳門古典音樂前途光明

過去,澳門不少家長反對子女選擇報考音樂學院,認為畢業後難找工作,沒有前途。這也難怪,40年前澳門古典音樂幾乎難覓蹤影,直至1983年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區師達神父、英國作曲家邦拿(Stuart Bonner)及由內地移居澳門的小提琴家鄭震邦、長笛演奏家周志新,連同一群業餘愛好者創辦了澳門室樂團(澳門樂團前身),情況才出現改變。

一年後樂團由當時的文化學會(即現文化局)接管,聘請居住香港的澳門出生著名作曲家林樂培為樂團音樂總監,這個半職業的澳門室樂團在林樂培帶領下,從1984年開始第一個音樂季,到1995年聘請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中國愛樂前身)首席指揮袁方接任轉為全職的澳門室內樂團總監。這段時間,林樂培、查偉革兩任音樂總監,在區神父和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基礎上,為澳門打開了古典音樂的大門。今天,不少本地年輕人經過音樂學院深造後回到這片地土,澳門已有自己的主流音樂土壤。在這些年的發展中,政府對古典音樂的支持也加大力度,1987年由葡國鋼琴家諾爾丹(Adriano Jordão)擔任藝術總監創辦第一屆澳門國際音樂節,至今依然每年舉辦,澳門樂團現在更是中國一支水平上乘的樂團。

其實,無論澳葡政府還是回歸後的特區政府,每年也花重金在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及澳門樂團上,說明社會發展令澳門有足夠條件在高雅藝術方面努力積累,這與過去的澳門很不同。

事實上,澳門青年交響樂團幾乎每年也會湧現音樂好手,本地青少年在過去二十年,紛紛用實力考進歐美著名的音樂學府。“我來自澳門”已成為澳門人的驕傲。相信隨着更多本地音樂職業者歸來,更多人進入音樂學院,產生更多澳門音樂家,澳門音樂文化將一片光明。

清 風

2021-10-14 清 風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9967.html 1 澳門古典音樂前途光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