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GS1標準?
條碼(barcode)的使用最早是由美國超級市場公會所推廣,應用此科技的目的是為了節省百貨公司或超級市場的人力物力。條碼首次在行業的應用可追溯到一九七三年,當時定名為“統一商品條碼”(Universal Product Code,簡稱“UPC”),適用於美加等北美洲國家。由於UPC在美加地區引起一股熱潮,於是歐洲也引進條碼的概念及技術,訂定了“歐洲商品條碼”(European Article Number,稱為“EAN標準”)。
該標準由歐洲十二個工業國家共同推廣,在一九七七年簽署草約,成立歐洲物品編碼會(European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簡稱“EAN”),並將條碼概念傳播到其他地區,條碼系統開始步入國際化階段。澳門地區亦於二○○○年成立澳門物品編碼協會,並加入EAN。二○○五年北美和歐洲兩個編碼組織合併取名“GS1”,總部設於布魯塞爾,所使用的條碼編製標準統稱為“GS1標準”。
GS1全球統一編碼標識系統是一種開放的、多環節、多領域應用的全球統一商務語言,由國際物品編碼協會(GS1)制定,是服務於物流、供應鏈管理的開放的標準體系。發展至今,GS1系統包含編碼體系、數據載體、數據交換等內容。其中編碼體系是GS1系統的核心,包括物品分類編碼、標識編碼和屬性編碼,可載附產品編號、貨品序號和批次編號等資訊,在供應鏈運作中舉足輕重。貨品於供應鏈流動時,條碼使用者如零售商、製造商、運輸服務供應商及醫院等可利用條碼自動識別及追蹤貨品。每種條碼都有獨特用途,適用於不同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際上兩大條碼標準組織已經合二為一,但巿場上仍有兩種標準存在,即EAN和UPC標準(兩者皆屬於GS1標準),但出口到北美巿場的產品仍然要向美國物品編碼協會(GS1 US)申請UPC條碼。另一方面,本澳註冊的廠商或品牌持有人如果在中國內地生產及銷售,但希望其商品使用澳門發出的條碼,就必須通過澳門物品編碼協會(GS1 Macau)向內地有關部門備案。如果生產的貨品只出口不內銷,則無需備案。
澳門物品編碼協會負責為澳門地區註冊的生產商、零售商、供應商及其他從事貿易的企業簽發條碼及作出管理。如對該會的服務或條碼應用上有任何查詢,可致電2878-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