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五
2021年10月15日
第B06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特搜

新聞特搜

秋季當造大閘蟹

進食宜忌應了解

患病求醫最實際

上網斷症太無稽

△氣象局預測,下周一最低氣溫只有攝氏十九度,天氣開始轉涼,加上現時已到了食大閘蟹的季節,超市或街市已經有大閘蟹出售。過往,內地曾有人因連吃五隻大閘蟹,包括一隻死蟹,最後患上橫紋肌溶解症而“險死”。

大閘蟹雖然味美,惟膽固醇偏高,兼屬寒涼食物,故饞嘴人士即使愛吃,亦必須適可而止,避免影響身體健康。一些過敏、膽固醇過高人士及孕婦不宜食用。成年人每次不應食超過兩隻,且應徹底煮熟才可進食;一旦買到死蟹絕對不能食用,必須棄掉;亦不宜與部分生果一起食用,例如蘋果、榴蓮及菠蘿,也不要配搭凍飲,宜飲熱薑茶,驅除寒涼。

△網絡發達,不少人甚至上網查資料自行“斷症”,但部分資料未經核實,甚至出現誤差,若信以為真,隨時延誤治療。據悉,原發性肝癌是中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死亡人數在癌症中居第二位,由於肝癌往往一發現便是晚期,有人設法找尋蛛絲馬跡。近日有文章稱如果出現“肝區疼痛和右側肩痛”、“肝掌蜘蛛痣”及“皮膚發黃和鞏膜發黃”等六症狀,很可能得了肝癌。

有醫生指出,不能把上述症狀當作肝癌信號,大眾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現在醫療條件已經有長足進步,個人應規律體檢,很多患者在無症狀時檢查發現,不要等出現“痛”及“黃”等症狀才去醫院,所有惡性腫瘤最佳治療策略均是“早發現、早治療”。

2021-10-15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0098.html 1 新聞特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