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觀應與澳門
“興學校”,“講農學”,“造鐵路”,“薄稅斂”;清末的《盛世危言》問世即令朝野震撼,讓清朝看見變革圖存的曙光。作者鄭觀應,就是在澳門這座小城寫下這部著作。
鄭觀應是中山雍陌人,年少時已到上海的洋行學經商、做買辦,因此對西方的政治、經濟有深刻認識。後來“洋務運動”興起,鄭觀應亦先後參與多項新事業。時至一八八四年,他因政府腐敗、員工貪污,加上健康不佳而身心俱疲,決定退居澳門。
為甚麼會在澳門落腳呢?全因他的父親鄭文瑞(又名鄭啟華)。澳門是中西交匯的貿易港,離雍陌近,氣候及語言又無異,因此行商的鄭文瑞常在澳門活動。後來鄭文瑞更籌建了鄭家大屋,自此澳門就成為鄭家的第二家鄉,許多鄭家人移居來澳,鄭觀應亦隨之入住。
早於鄭觀應仍在上海時,他就撰寫了《救時揭要》及《易言》,探討富強救國之道,到他來澳後就潛心修訂《易言》,並醞釀《盛世危言》。他在澳期間亦與何連旺、盧九等本地紳商有往來,亦結識了同為香山人的晚輩——孫中山。
一八九四年,鄭觀應完成了《盛世危言》,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變革方案,不過清朝已積重難返,歷史亦印證共和才是民心所向,這部著作未能挽救沒落的清朝,卻影響了孫中山、毛澤東等人,多少改變了中國近代的走向。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