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鵝與麵粉
如今內地的年輕人,只知道加拿大鵝時尚,不知道加拿大麵粉過去與中國有甚麼關係。然而上一代,經歷過上世紀六十年代三年嚴重自然災害的人,就不一樣了,知道來自加拿大的麵粉也彌足珍貴。
那是在一九六○年內地大饑荒期間,經陳雲提議、李先念請示、周總理批准,準備向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購買小麥。但當時,所需款項巨大,並沒有足夠資金。
既然無法一次付清,就需要分期付款,這就牽扯到信用貨款的擔保問題。於是,中方向當時還沒有建立外交關係的加拿大政府,提出一個罕見的要求:請加拿大政府為加拿大小麥局的銀行貸款作擔保,也對中國的分期付款作擔保。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加拿大執政的是進步保守黨。中加雙方既沒有建交,而且數年前還在朝鮮戰場上真刀真槍打過仗。
這時候,一位目光長遠的保守黨人站了出來,他就是時任加拿大農業部長阿爾文 · 漢密爾頓。他同意援助,並一人成軍,八方遊說,極力勸說保守黨內閣,批准這項購銷協議,最後竟不惜以辭職爲代價,促成這筆小麥貿易。
後來,得到加拿大小麥局同意,不但沒有坐地起價,而且以較低的市場價格,三年內向中國提供了價值三點六億美元的小麥。這些小麥可以說是雪中送炭,成爲當時中國的救命糧。而阿爾文 · 漢密爾頓,好人長命,活到九十二歲,於二○○四年去世。他就出自人文淨土的加拿大。
由此,中國人現在不僅要知道加拿大鵝暖和,還要知道加拿大援助過中國麵粉。不僅要記住抗日戰爭時期的白求恩,還要記住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堅持提議援助中國人的阿爾文 · 漢密爾頓。
羅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