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恐怖名片
——談《恐懼大街 1:1994》
重返九十年代,用九十年代的恐怖把戲再玩一次,《恐懼大街1:1994》別具心思,氣氛節奏與致敬情懷共冶一爐,還有三部曲的恐怖野心。
原著小說是RL史坦的名作,史坦被譽為少兒界的史提芬京,其名作曾被改編為電影《書中自有魔怪谷》,反應普通。《恐懼大街》是龐大複雜的小說世界觀,電影系列只摘重要部分重新編創成三部曲,原於前年公映,後因霍士公司被迪士尼收購,恐怖片不合迪士尼策略,擾攘多時後賣給Netflix,上架後大獲好評。
首部曲《1994》以一九九四年為背景,陰暗小鎮經常出現連環殺手,鎮內人心惶惶;鄰近的太陽谷鎮則飛黃騰達,兩鎮有着天壤之別。一場悼念會引致兩班鎮民大打出手,暗喻着貧富懸殊的仇恨,兩個女同性戀人也因一方搬遷而引起怨恨。
重點是殺人狂出現,面具加長袍,模樣源於九十年代恐怖名片《奪命狂呼》;後者是《猛鬼街》大導演韋斯加雲的名作系列,曾掀起了巨大旋風。本片前段就是典型的殺人狂劇情,幾個青年被追殺,夠狠夠勁,完全是《奪命狂呼》模式。
中段越殺越奇詭,涉及女巫復仇、鬼魂附體、魔鬼兵團,在醫院內一味追殺幾個青年,血腥殘忍,並漸漸演變成人鬼鬥,格調更為鬼幻。單一空間的困獸鬥、藍紅橙綠的燈光,黑暗迷離,這類密封空間的設計,讓人想起八、九十年代的喪屍片。尤其是片中提到《喪屍出籠》,同樣是單一空間內人屍鬥,致敬的企圖相當明顯。
導演Leigh Janiak曾拍過《奪命狂呼》電視版,今次拍來得心應手,整體氣氛緊湊,鬥智鬥力,更用“死後重生”之法來避過災劫,將青春、殺人、魔鬼等元素玩得盡興瘋狂,引人入勝。三部曲更以倒敘一層層地追尋謎底,過程中也向不同恐怖片致敬,首部曲還讓人看到《魔鬼屍餐》、《嘩鬼翻生》等恐怖片影子,別出心裁。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