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訴力與反叛性
——談《恐懼大街3:1666》
來到三部曲最終章,《恐懼大街3:1666》回到十七世紀的古時代,解釋了殺人狂的因由,源於社會愚昧與自私人性,將批判性注入恐怖片中,大大提高層次。
《恐懼大街》三部曲的戲劇結構反時序,首集是一九九六年出現殺人狂,眾主角尋到一九七八年屠殺事件的唯一生還者;次集是唯一生還者倒敘事件的經過;到了第三部曲,時間推到三百年前,解開魔咒原因。這結構將反時序與解謎結合,一層層推上去,同時採用同一班演員,古今情節互相呼應,有輪迴轉世與命運重複的意味,指涉層面更為廣泛。
最終章大致分兩部分,前段脫離首兩部曲的青春斬殺戲,回歸純戲劇,敘述一對同性戀女友被指責是撒旦附身,其中一人被吊死,過程中揭發有人為了鞏固自己權力與財富而與魔鬼交易的秘密,還要不斷殺人來奉獻。這段戲談不上精緻古樸,但不庸俗,拍出古代社會的封建思想,無法容納一段自由的同性之戀,同時道出人心難測,一向表現慈祥的友人,竟然充滿野心,為了自己不惜殺人來奉獻予魔鬼,交織出強烈的戲劇性,也交代之前提及的女巫,並非真正女巫,而是被陷害的苦女。
下半段回到首部曲的商場,眾主角進行反擊,有斬殺有血腥,鬥智鬥力,其中以受害者之血來玩弄眾魔鬼,好玩有趣。然而這段戲少了驚慄感,眾魔鬼越來越蠢,易被打敗,高潮感不足。
青春氣息、面具殺人、血腥殘暴、古代謎局,《恐懼大街》別出心裁,表面是典型殺人片,又向多齣同類經典致敬,內裡有着控訴力與反叛性,一段跨世的同性之戀、一班青春新世代,拆解了代代相傳的魔鬼陰謀,內含衝天怒火;若再擴闊視野,可以看到世襲權力的霸道,不斷蠶食他人財富。片中的魔鬼家族,以鄰鎮的人命作祭祀,使己鎮繁榮風光,鞏固自己的權力,當中的比喻心思,相當有力。
lhaio@yahoo.com.hk
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