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互補規範化康復培訓
運動醫學論壇促粵港澳合作
【本報記者廣州電】首屆逸仙運動醫學高峰論壇暨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運動醫學分會成立大會十月十六日在廣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及港澳地區的運動醫學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出席。大會主席、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衛平教授冀通過活動,進一步加強與港澳運動醫學醫師合作。
港澳技術優勢巨大
李衛平指出,作為一個新興學科,運動醫學學科目前的發展面臨着尷尬境地。“體育界的人進不了醫生的圈子,醫學學科之間也有籬笆。”他強調,運動醫學作為新興學科,不是單一的,需要多學科協力。在醫學領域,除了運動醫學醫生、運動康復師,還需要更多的內科醫生、康復科醫生、全科醫生和基層醫生一起來推動。
他指出,逸仙運動醫學高峰論壇通過和港澳運動醫學醫師深入交流合作,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加強三地醫療衛生與健康領域交流合作。
李衛平認為,港澳在運動醫學方面與國際接軌,在高新技術上有巨大優勢,尤其是運動康復方面,港澳有很正規的運動康復培訓機制,又有優秀的治療師,這正是內地目前最欠缺的。希望三地今後圍繞相互學習和規範化的議題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讓更多運動損傷病人得到更好的康復治療。
運動員需專業醫生
值得一提的是,東京奧運會跳水冠軍謝思埸及其教練——廣東省跳水隊總教練何威儀也出席本次大會。二○一六年初,謝思埸在一次訓練中遭遇嚴重的腳腕骨折,後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接受治療,由李衛平教授為他實施手術並提供術後康復指導,最終助他重返賽場,實現夢想。
謝思埸受訪稱,那次腳踝受傷之初,曾在北京接受過一次手術並在傷處植入兩顆鋼釘,但效果並不好。後來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接受第二次手術,摘除了兩根鋼釘才變得輕鬆。他認為,作為運動員,運動損傷是無可避免的,這更需要專業的運動醫學醫生,才能不斷延續自己的運動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