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團隊水稻畝產創新高
【本報綜合報道】據新華社、中新社十七日消息:一千六百○三點九公斤!十七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繼去年突破一千五百公斤大關後,再次刷新紀錄。
袁老生前目標實現
當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衡南縣開展二○二一年南方稻區雙季畝產一千五百公斤攻關測產驗收,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在現場宣讀了結果。測產結果顯示,晚稻平均畝產為九百三十六點一公斤,加上今年早稻測產平均畝產六百六十七點八公斤,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為一千六百○三點九公斤。
“同一生態區連續兩年雙季畝產超過一千五百公斤,這意味着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的攻關目標實現了。”在測產現場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態室主任李建武說,在前期持續高溫的極端天氣下,此次高產結果來之不易,表明品種的適應性較強,也為下一步推廣打下了良好基礎。
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被袁隆平院士看作是突破畝產“天花板”的關鍵。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袁隆平院士在海南南繁期間對二○二一年超高產攻關工作進行部署,提出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湖南等雙季稻區實施雙季稻畝產一千五百公斤攻關研究與示範(簡稱“三千斤工程”),攻關品種根據南方稻區不同生態區域條件,主要採用超級雜交早稻,以及通過籼粳亞種間優勢利用培育出的“超優千號”、第三代雜交稻晚稻組合等產量潛力有重大突破的水稻組合。
將作更大面積推廣
衡南縣示範基地是湖南雙季稻畝產一千五百公斤攻關點之一。根據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制定的試驗示範技術方案,該基地早稻品種為雜交稻“株兩優一六八”,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三優一號”。二○二○年,該基地首次實現了雙季周年畝產突破一千五百公斤。
衡南縣示範基地自二○一九年起承擔了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超高產攻關試驗示範。連續三年,“三優一號”單季晚稻測產,實現了平均畝產一千○四十六點三公斤、九百一十一點七公斤、九百三十六點一公斤的成績。該基地海拔七十八米,面積三十點五畝,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在水稻栽培條件中屬於普通生態條件。李建武介紹,“三優一號”在該基地經歷了二○二○年的低溫陰雨天氣和今年生長後期的持續高溫天氣,仍然能達到較好的產量,這驗證了品種的適應性很好。下一步將總結成功經驗並進行更大面積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