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移民政策凸顯功利本色
美國南部邊境的海地非法移民危機持續發酵。巴拿馬外長日前警告稱,仍有多達六萬名海地移民“在路上”。面對這場被稱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難民危機,美國政府應對乏力,自亂陣腳。美國總統拜登計劃在十一月恢復特朗普執政期間擬定的“留在墨西哥”邊境政策。
今年以來,大量來自海地的移民進入哥倫比亞與巴拿馬邊境地區,試圖經此湧往美墨邊境。其中,九月底美邊防巡邏隊騎馬鞭笞驅離難民一幕,更引爆世界輿論,不僅招致聯合國嚴厲批評,被指違反國際法,更在美國內引起朝野廣泛質疑,美國海地問題特使甚至因之憤然辭職。
拜登上台以來,始終將應對拉美非法移民、改革移民制度作為本屆政府的核心要務,除了指派副總統哈里斯專責此事外,還接連派出哈里斯、布林肯、沙利文等高官,赴中美洲督促斡旋。然而,移民問題從來都是美國政治及社會的燙手山芋。因涉及政治、經濟和種族等複雜因素,美國兩黨在此問題上分歧巨大,難以推動任何綜合性的移民改革立法。特朗普執政期間,簽署數百項與移民相關的行政命令,針對非法入境者實施“零容忍”政策,允許邊境執法人員驅逐赴美尋求庇護的移民,政策嚴苛,引發美國國內特別是少數族裔的強烈質疑與不滿。
拜登上台急於兌現競選承諾,推行新的移民政策,在多家非政府組織的推動下,宣佈終止移民驅逐令。然而,隨着美國國內疫情形勢的變化和南部邊境移民潮的湧現,拜登政府於今年六月一日宣佈終結的“留在墨西哥”邊境政策,到十一月中恢復實施,僅過了五個月。
拜登政府在終止移民驅逐令問題上出爾反爾,凸顯了“美式人權”的功利本色。拜登政府急於對特朗普政府時期的移民政策“撥亂反正”,真實目的並非所聲稱的“恢復移民系統的公正、人道、秩序”,而是充斥着回應移民利益集團壓力,鞏固民主黨傳統少數族裔票倉的功利色彩。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中,三千萬擁有投票資格的非裔美國人壓倒性地支持拜登,從出口民調上看,八成七的非裔美國人投票支持拜登,此外六成半的拉美裔美國人、六成一的亞裔美國人也將選票投給了拜登。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國內種族矛盾持續發酵激化,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針對少數族裔的不公正對待屢見不鮮,嚴苛的移民政策也引發少數族裔選民持續不滿。因此,拜登將種族問題視作去年總統競選中僅次於經濟的核心議題,此舉也成為助推拜登獲勝的顯著原因。
但從當前情況看,移民問題很可能成為拜登任內的一個“硬傷”,進而嚴重影響其修復美國實力和國際地位的執政議程。明年中期選舉前,如果難民危機繼續發酵,該問題可能成為民主黨和拜登的一個“灰犀牛”。一旦共和黨勝選,美國對於移民政策的爭鬥又會進入新的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