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三
2021年10月20日
第B16版:鏡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河涌的小蝌蚪

河涌的小蝌蚪

“小蝌蚪真的找到媽媽嗎?”

“當然……”表哥朝我點頭,然後把我們從市集買回來的六條小蝌蚪丟進“臭河涌”裡。

為什麼會是六條呢?因為外婆有六個女兒。不對,外婆生了九名子女,但有生病夭折的,也有走難送人的,最後只剩下六個女兒。女兒出嫁後,卻不是潑出去的水,大家都常回娘家,所以我們表兄弟姊妹多數都在外婆家長大。表哥說,小蝌蚪要買六條,像咱們外婆生的六姊妹,都會回媽媽的家。

記憶中,外婆的家好小好小,約十來平方米的一房一廳,屋內連廁所、澡室、廚房都沒有,我們要跑到街道的公廁大小便,又或是在痰盂解決,然後倒在屋外面的一條涌裡。因為沒有浴室,有時小孩子會在涌裡洗澡,大人則在與蟑螂同在的公共廚房內解決,而公共廚房的垃圾廢料,同樣是傾倒在河涌內。日積月累,河涌退潮時便會發出陣陣惡臭,故那條小河又名“臭河涌”。

雖然外婆的家內外環境都不太好,但回家找媽媽卻是件幸福的事。六姊妹連同丈夫孩子共廿多人回娘家,常擠在小房子裡,感覺分外親密。為了照顧外孫,外公在房間搭建了一個約為不足一米高的閣樓,大人在閣樓只能彎着腰,但我們幾個小孩子,卻可以挺起胸膛行走,甚至起舞。那時候,小閣樓不僅是外孫們的幼稚園,更是舞台,我們可以在圍欄邊與廳堂的客人揮手,好不威風。

每逢佳節,姊妹們就拖男帶女回娘家,為什麼是“娘”家?本意是娘親的原生家庭,但姊妹們卻總是演繹成回家找媽媽,為什麼回家不可以是找爸爸呢?或許是外婆比較強勢吧,家裡大小事務都由她打點的。春節的時候,外婆必定和我們組織賀年活動,一伙人擠在小屋子吃團年飯的感覺很溫暖。最難忘的是一家大小圍着大桌子做油角、蛋散的場面。在外婆的帶領下,我們用熱水瓶的蓋子在搓開的粉團上按下大小一致的粉皮,然後用一樣大小的匙羹放入相同份量的餡料……外婆說,做人就像做角子,要認真仔細有分寸。到了放油鑊的時候,小孩子都很害怕被滾油燙傷,大伙兒會躲在外婆身後,看着小角子在金黃色的液體中翻滾,然後被染成金黃金黃的,最後被外婆撈上來。外婆不怕被油濺傷嗎?她是不怕的,雖然她的手每次都因此長了小泡泡。女兒們有時會勸她買外面做好的,但外婆堅決不依,她說:“能做的為什麼不親力親為?”於是她年年堅持做油角。角子等炸物做好後,外婆會認真地把成品分成六份,放在小瓦罐內給女兒帶回家,像為孩子準備旅行便當那樣。還有仲夏拜七姐的活動,每逢七夕,外婆會着我們女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還會特別準備香皂、內衣、髮飾、毛巾等物,放在廳堂正對着月光的桌子上供奉。月光混着香燭灑進來,如一道銀河,為七夕的神壇蒙上一道奇異的靈光。外婆會唸唸有詞地說上半天,在說什麼呢?外婆說,七夕是女兒節,就是給女孩許願的,而她作為母親,自然要為一家大小祈福。

“為什麼只有母親為孩子祈福的節,沒有父親為孩子祈福的節呢?”我摸不着頭腦。

“因為……哎呀!沒有因為啦!世上不是所有問題都有答案的!”外婆敲敲我的小腦袋。

世上不是所有問題都有答案的,正如小蝌蚪有沒有找到媽媽?但幼小的我總是念念不忘,於是天天去涌邊求證。我會小心翼翼地拾級而下,走到最接近涌邊的石階上,彎下身子,努力尋找那黑色的小身影,可“臭河涌”太髒了,要找尋小蝌蚪的身影難比登天。

“小姑娘,你可當心點!不小心丟進水裏就糟糕了。”在船上賣大蕉的大媽警告我。

我聽了退後幾步,退回欄杆的位置,只見一條小小的黑影在河中引起漩渦。

“就是牠!就是牠!小蝌蚪,你找到媽媽了嗎?”我興奮大喊。

大媽朝那邊一撈,撈起一條木棒。

“別傻!臭河涌怎麼會有蝌蚪?”

“有的,我和表哥去街市買了六條小蝌蚪放進去了!故事說,小蝌蚪會找到媽媽的!”我不服氣。

“你們買蝌蚪放進去了?”

我不住地點頭,大媽聽着哈哈大笑。

“你們怎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在這條河涌中呢?如果媽媽不在這涌河,那要怎麼找?”

是呵!我怎麼知道小蝌蚪的媽媽在這條涌呢?如果在別的河中,小蝌蚪仍然能夠跨越不同的河流,找到自己的媽媽嗎?我一下子迷茫了。

“別傷心!也許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但牠們自己會變成媽媽。”大媽安慰我。

“不行!小蝌蚪找不到媽媽會很可憐,不是嗎?”

“也許吧,但不是人人都有媽媽的。像我,我就沒有媽媽,我出生的時候媽媽難產死了。”大媽輕描淡寫地說着這段往事。

“你沒有媽媽……”我聽着眼睛紅了。

“是呀!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失去媽媽的一天,不要緊的。你會長大,你可以照顧自己,像小蝌蚪終必會退去尾巴長成青蛙的樣子,到時候,你也可以變成媽媽。”

大媽說得對,小蝌蚪終有失去媽媽的一天。在我十四歲那年,外婆生病住院,我考試期間匆匆回去探望她,外婆知道後着我們馬上回去,臨行的時候,我在窗外依依不捨地揮手,外婆卻沒有回頭,就像產卵後的青蛙,義無反顧地離開了自己的孩子。從此,臭河涌的小蝌蚪們再沒法找到媽媽了,整個家族彷彿都失去了重心,慶幸的是,還有成為媽媽的小蝌蚪。

其實我媽媽也是個強人,她是永遠的學霸,她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在文革時期堅持學習;在電腦化時代扶助爸爸的公司開發系統;在資訊科技世代入讀長者書院,成為同齡人的技術顧問……我媽媽與外婆一樣,一天到晚張羅家中大小事務,奬罰分明,既給予教育,又會為孫兒爭取權益。有一次,大家都嫌棄我兒子的一座大型的功課模型,“這又不是你家,把這樣大的功課留在外婆家幹嘛?”我努力遊說他帶回家去。唯我媽拿出以一敵十的姿態反抗,“孩子兩個月就回來照顧了,誰敢說這不是我孫兒的家?”看!我媽媽也好厲害,她是個通達明理的強人,是個深受孫子愛戴的外婆。原來小蝌蚪有青蛙媽媽,而小蝌蚪自己也會成為了不起的青蛙。為母則強,外婆和媽媽作為母蛙給了我良好的示範,而我這條小蝌蚪也會成為青蛙媽媽的吧。那一年,我懷了大兒子,臨盆的一晚,我在夢中就回到了外婆家門外的臭河涌……

“小蝌蚪你找到媽媽了嗎?”

水中忽然泛起一道銀光,一隻青蛙跳上河堤,撒下一泡銀白色的水滴,一個個透明的點子在水中湧動,然後四散,直至消失於水面。 當我視線回到河堤岸邊時,青蛙已經不見蹤影了。

楊穎虹

2021-10-20 楊穎虹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1108.html 1 河涌的小蝌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