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文書交收及繳費將電子化
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指出,電子提交訴訟文書和電子支付訴訟費用,目前已進入測試階段,政府方面亦已開展了相關的立法草擬工作,預計明年上半年可完成全部程序;律師公會主席華年達則稱,澳門特區法院距現代化還差很遠。
與內地建平台提效
岑官指出,過去一個司法年度,法院着手推進司法運作電子化,一是推動對《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的安排》的修改,將過去與內地以郵寄方式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請求的方式,改為以電子方式進行,並為此建立了與內地法院的電子交換平台。
據統計,自《安排》修改生效以來,兩地法院之間相互委托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所需時間平均減少了三十天,大大提升了司法協助的效率。
二是與特區政府合作準備在訴訟制度中引入電子方式,首階段將先推出兩項法院電子服務,即:電子提交訴訟文書和電子支付訴訟費用。該項工作前期的技術可行性研究以及應用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已基本完成。
明上半年完成程序
目前已進入測試階段,政府方面亦已開展了相關的立法草擬工作,預計明年上半年可完成所有有關程序。相信實施後不僅可以回應社會訴求、提高司法效率,也可以為下一階段推出電子通知和電子傳喚等提供經驗,有利於司法運作電子化的進一步深化。華年達則有另一番感受,他在發言時表示,澳門的法院未能通過利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向現代化邁出重要一步。過去十年,澳門的法院處於封閉循環中運作,對中國內地(包括廣東省)的技術進步漠不關心,這與其他發達地區的情況相似。
華年達籲取經內地
近年來,計算機工具的引進在大陸取得了顯著發展,例如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電子考試的錄取;在國家重點 “智慧法院”項目中使用人工智能;訴訟案件的數字化;創建連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法院的在線平台,促進司法官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且便於權限實體對法院工作的監督,同時便於利害關係人查閱;互聯網法院,整個程序都是在線進行。
但他山之石,未對澳門的法院產生任何啟發。就連澳門特區政府在電子化施政的道路上已經採取了為民眾帶來利益和便利的措施,也未能推動法院現代化範疇內的任何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