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五
2021年10月22日
第A09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疫下復課宜為學生減負

疫下復課宜為學生減負

九月開學以來,本澳學生仍未收拾心情重投學習,卻已兩度因疫情急轉直下而停課。當局昨日宣佈,若本澳疫情持續穩定,非高等教育將於下周一全面復課。學生開心能重拾課堂生活,亦符合眾多家長尤其雙職家庭的期望。

本澳中小學教育內容相當緊湊,每個學段內容環環相扣,現有的基礎教育方式,循序漸進的學習相當必要。但疫情下漫長的停課問題,對傳統基礎教育拾級而上的基本定律提出難題。雖然停課期間,部分學校會維持網課,但由於欠缺經驗及學習環境因素等影響,效果明顯不如面授教學。

與去年不同的是,今次停課時間相對較短,期間學生主要是溫故知新。但亦正因為停課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新學年真正上課時間不足一個月,各校各級究竟是快馬加鞭趕進度,抑或是重新規劃今年教學內容?同時,按慣常的教學時間表,不少學校將進入中期考試及學段測驗,校方會否按照原訂的時間表?會否以其他評核方式替代測驗考試?教育當局及學校宜商量共識,並及早告知家長及學生有關決定,以免令學生對學業進度產生不安情緒。

不少家長擔心,若在短時間內追趕學習進度,或不利於學生吸收知識。況且經歷停課,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需要收拾心情重投校園學習生活,教師與學生都需要調適及準備。另一方面,學子學習能力不一,部分在復課後可能遇到困難而感到困擾,特別是應屆高考生要在本澳以外的地方升讀大學,疫情下的學習問題更感壓力。家長以至學校需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適當開展相應的學習計劃,重視學生的心理建設,逐步適應復課後的學習進度。

面對疫情反覆,學校及家長亦須做好充分應對準備,尤其是對跨境學生的支援。疫下兩年,莘莘學子經歷前所未有的學習模式轉變,教育界更須思考更靈活的教學模式,着重引領學生要具備主動求知、自覺學習的意識、動手實踐的本領,不僅有助學生度過疫下學習難關,長遠而言,亦有利於提升整體教學質量,配合社會發展需要。

夏 耘

2021-10-22 夏 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1408.html 1 (新聞小語)疫下復課宜為學生減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