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經濟新政難改日困境
十月四日,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在他的第一份施政報告裏提出了要實現新資本主義的新主張,這不僅顯示了他不想蕭規曹隨,重蹈全面繼承安倍路線的上一任首相菅義偉的覆轍,還意味着他要告別近年來盛行的安倍經濟學。
十月八日,岸田文雄在國會眾參兩院發表就任後的首次施政演說,重申提倡保護中產階層的“新資本主義”,並呼籲通過“增長和分配的良性循環”和“開闢新冠疫情後的新社會”等手段,來實現“新資本主義”。
本世紀初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重創了日本經濟,這為安倍經濟學提供了橫空出世的機會。由於安倍晉三擔任首相長達近八年,安倍經濟學有了足夠的落實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日本的GDP平均增長率為百分之○點九,雖然沒有達到百分之二的預定目標,沒有讓日本經濟完全擺脫通貨緊縮的狀態,但安倍經濟學把日本經濟拉上了增長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過,與同時期其他發達國家的GDP有百分之一點五到百分之二的增長率相比,日本的差距還很明顯。
更重要的是,日本國民並沒有感受到安倍經濟學帶來的好處。日本所需的生活物資很多是從海外進口的,如果趕不上世界經濟的平均增長率,那麼日國民眾所感受到的經濟就是負增長的。這就是國民實際感受與統計數字反映的經濟表現大相徑庭的原因。
在這一時期,業績改善的日企也沒有把增加的利潤與企業的員工分享。這是因為這一時期企業的利潤主要來自日圓的貶值和政府的減稅政策,日本企業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安倍經濟學的出現讓日圓大幅度貶值,使日企的出口在金額方面出現了巨額增加,但是在出口數量上沒有甚麼增加,這也意味着生產沒有擴大。生產沒有擴大的情況下,政府的減稅政策所帶來的意外利潤也無法驅動企業擴大設備投資。由於日企對在泡沫經濟崩潰後陷入的困境記憶猶新,所以他們寧願把多餘的利潤留在企業內部,也不太願意增加投資設備或者增加員工收入。
岸田文雄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安倍經濟學給日本經濟帶來的這些問題,所以他提出沒有分配就沒有新增長的觀點。當然沒有新的增長也就沒有分配的基礎。為了確保增長和分配的良性循環,有必要修正流行的新自由主義。
岸田主張要對高收入階層增加課稅,平衡貧富差距問題,這讓日本民眾抱有較大期待。但岸田在國會答辯時曖昧表態不支持“金融所得課稅”,則讓人們認識到,依靠保守派系支持當選和換取經濟界利益本身,已經注定岸田沒有十足底氣對抗極力維護安倍經濟學的各種勢力,自然也沒有膽量從根本上對貧富分化問題動大手術。因為以上調股票等金融所得課稅為標誌的改革,等於動了大企業和富裕階層的乳酪,岸田不僅投鼠忌器,還缺乏魄力和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