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公蓄鬚以抗日
梅鶴鳴,冇人識;梅蘭芳,街知巷聞矣!
梅公年少早成名,及後享譽全國,曾遊日、美公演。鬼佬睇京劇,見梅公男演女角,驚為天人。番邦只識莎士比亞、易卜生,如今殺出個梅蘭芳,方知東方也有巨匠。適時興起新文化,梅公雖在外國大受歡迎,惟京劇在內地已成標靶。大文豪魯迅亦曾批曰“梅蘭芳的遊日、遊美,已不是光的發揚,而是光在中國的收歛。”惟梅公不慍不火,續巡演以揚京劇之名,證京劇之活力。
日軍侵華,梅公不肯為日偽粉飾太平,曾明推暗擋,東躲西藏,終被迫南渡香港。本想可暫享太平,惟港不久亦淪陷,走投無路,索性蓄鬚以明志,甚而要家庭醫生連打三劑傷寒針,誘發高燒以拒演。
男不男,女不女,梅公台上千秋,教人雌雄莫辨。其至愛一聯足證其功:“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今日乃梅公一百二十七齡冥壽。
西門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