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1年10月24日
第A09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社區持續推動保育文物意識

社區持續推動保育文物意識

行政會完成討論《第三批不動產的評定》行政法規草案,建議將涵蓋七項紀念物、四項具建築藝術價值樓宇及一項建築群類別,共十二個不動產項目,列入“文物清單”,意味着受官方保育項目又添新員,當局責任將更大,文保之路將更漫長。

第三批完成評定程序的十二個不動產項目,位於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各具歷史內涵與社區故事。政府頒佈行政法規後,與“文物清單”項目一樣,依法保育。累計至今,已是當局近年第四次完成評定,與《文化遺產保護法》生效前存在的一百二十項文物加起來,現時全澳被評定的不動產文物共一百五十九項,顯見開展文物普查工作奏效。

各不動產項目能晉身受保護之列,殊不簡單,須符合當局嚴格的甄審標準,具備能反映本土文化特徵、資料齊備,論證充足、評定條件成熟,尤其面臨瀕危或緊急等狀況。通過恆之有效的保育機制,使其打破困局,妥善存在於社區之間、居民生活之中。

本澳中西歷史文化內涵豐富,且部分社區間現存大量風格不同的特色建築,可為官方或民間人士提起文評程序,提供理想的申報項目。讓被普查項目晉身“文物清單”之列,非保育工作之終結,反而是開始。未來或要面對不同波折和困難,甚至要走更長、更遠的路。

以世遺鄭家大屋外圍牆為例,多年間數次被途經車輛刮下痕跡。即使涉事者受到懲治,當局亦盡量還原其貌。近期亦增設減速丘、反光標記等裝置,且設限速規定,不過牆身始終留有“瑕疵”。

又如路環荔枝碗船廠片區,雖已屬被評定的不動產,惟規劃未有期,大風大雨,飄搖不已;低窪地區的先鋒廟、新橋石敢當行臺及路環譚公廟等,持續降雨後必浸,當局宜因應地勢及客觀環境等擬好治本之策,支援到位,切勿“腳痛醫腳”。

當局要全面做好保育工作,宜善用民間智慧與力量,形成合力,共護文物古跡。全面加強文保推廣,在社區凝聚更廣泛的保遺意識,共同保護好現有的城市肌理與格局。

夏耘

2021-10-24 夏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1802.html 1 社區持續推動保育文物意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