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全球經濟放緩下通脹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二一年全年增長率爲5.9%。我們認為,未來疫情不確定性仍將影響全球復甦進程,通脹壓力值得重點關注。
第一,全球經濟復甦預期略有下調,不同國家經濟前景呈現分化。受疫情反覆等因素影響,IMF調低二一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但維持二二年4.9%預判。IMF預計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將在二二年恢復至疫情前的經濟產出水平。相較之下,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由於疫苗推廣較慢,預計復甦弱於發達經濟體。據IMF預測,中國以外新興市場到二四年,經濟總産出仍將比疫情前水平低5.5%。
第二,全球通脹風險上升,將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前景。疫情以來,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總體通脹率走高,源自疫情導致市場供需錯配及大宗商品價格快速復甦。IMF預測未來五年美國通貨膨脹率超過2%的概率超過80%,同時未來幾年全球物價中樞可能將趨勢性上移。
第三,全球能源緊缺及供給的持續中斷將驅動通脹繼續抬升。年初以來,受全球供應鏈失衡、物流遇阻等影響,通脹快速走高。美聯儲認爲通脹將是短期現象。IMF預計,發達經濟體大部分通脹壓力有望在二二年消退,但油價上漲的滯後效應、匯率波動引致的進口價格上升,部分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通脹壓力仍將持續。
鑒於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不斷加大,境內外市場聯動性持續增强,當前美聯儲可能在年內啓動縮减資産購買計劃,促使寬鬆貨幣政策轉向,將可能給此前單邊升值的人民幣匯率帶來貶值壓力。澳門地處雙循環交匯處,既要關注美聯儲貨幣轉向可能發生的溢出效應,也要保持對外部輸入性通脹警惕,盡可能減少發生嚴重通脹對居民消費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發展規劃部策略分析員
齊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