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的絕望中年
韓劇《魷魚遊戲》熱爆全球,連六歲小孩也嚷着要弄“椪糖”,美國音樂MV也模仿“一二三木頭人”,就知此劇熱度已橫跨不同年齡,且無分國界,韓國影視業又贏了漂亮一仗。
《魷魚遊戲》的劇本毫不新鮮,日本漫畫早二十年前已在玩盡類近橋段,但跟日漫顯著不同的是,魷劇刻劃的是一群“衰到貼地”的中年人,而日漫主角則大部分是高中生,以天才如何解謎、破關為主,而且遊戲內容大多過分複雜……論燒腦程度,日本漫畫贏不只一個馬鼻,但說到貼地與共鳴感,則是《魷魚遊戲》完勝了。
《魷魚遊戲》能大紅,就正如其他熱門流行作品一樣,都是刺中了某時代人們的“軟肋”。若為現今疫後世界寫一堆關鍵詞,大概就是“新冠”、“核檢”、“疫苗”,還有“貧窮”。一波又一波疫情,造成一輪又一輪的隔離和封城,有多少僱員因此被裁?多少店舖為此結業?全球有多少人由富轉貧?從中產淪為低端?最後,有多少人因而走上絕路?
《魷魚遊戲》的主角成奇勳是個“廢中”,不務正業、沉迷賭博、一把年紀還向年邁母親伸手要錢、啃老過活,可算咎由自取,但像第二男主角曹尚佑,從精英淪落到一無所有,其實更令觀眾心驚膽戰。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任你是精英抑或垃圾,“疫情”這巨浪撲面而來,大家統統沒頂,沒有例外,尤其是中年人,一旦被裁員或破產,上有高堂下有妻小,壓力更是山大。《魷魚遊戲》中有一點與別不同,就是劇中人可決定是否繼續參與遊戲,但有角色堅持不放棄,並說:“在這裡至少我還有希望,要是出去的話,我一無所有……與其到外面像狗般死去,我寧願試着在這遊戲做些甚麼才死。”是的,遊戲的世界很殘酷,但至少有贏的希望,而走到外面的世界,卻是再無翻身之日。驚慄情節居然比現實世界更像地獄,並使全球觀眾感同身受,此現象之背後成因,令人細思極恐。
李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