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狗懸羊話世情
論道、談德,看來是兩碼事,其實兩者都是同一種行為。要是把論道、談德作為人之命名,你可能認定這是兩兄弟,如此猜想,似是而非,他(們)都是一個人。明人薛論道,字談德,號蓮溪居士,河北定興(今易縣)人。少時多病,一足殘廢。未冠,親歿家貧,遂輟舉子業。喜讀兵書,中年從軍西北,戍邊三十年,官至指揮僉事,以神樞參將加副將終老。薛將軍除了在軍中發號施令之外,還寫下散曲集《林石逸興》十卷,留下小令一千首。作品以描寫邊塞軍旅生活見長。但也有涉及其他,如寫世情的。這闋小令為《(北雙調)水仙子》,題曰〈賣狗懸羊〉:
從來濁婦慣撇清,又愛吃魚又道腥,說來心口全不應。貌衣冠,行市井,且只圖屋潤身榮。張布被誠何意?飯脫粟豈本情?盡都是釣譽沽名!
這小令以極通俗語言,尖銳的詈詞揭露一種兩面派:“說來心口全不應”,口不對心的人。如何口不對心?“貌衣冠,行市井”。道貌岸然,而行藏則卑鄙下流之謂也。他們的目的,不外圖謀家肥屋潤身榮。作者先是舉例,以一個“密實姑娘假正經”說起:“又愛吃魚又道腥”,維肖維妙。
小令中有兩個典故:“張布被”,指張開布被,是形容生活清苦。典出劉向《列女傳 · 魯黔婁妻》:“曾子弔之,上堂見先生之尸在牗下,枕墼席稿縕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盡殮,覆頭則足見,覆足則頭見。”而“飯脫粟”指糙米。事見《晏子春秋 · 雜下二十六》:晏子為景公相後,仍然食脫稃殼的粗米,景公知道後,親往覩其食,不禁嘆曰:“嘻!夫子之家如此貧乎!寡人不知,寡人之罪也。”
小曲的作者以“張布被”、“飯脫粟”兩個故事提出質問:“誠何意?”“豈本情?”他們只是扮窮。因何扮窮?答案是:“盡都是釣譽沽名。”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