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10月28日
第C0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雜談)揚州有個瘦西湖

揚州有個瘦西湖

同為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杭州西湖的知名度要比揚州瘦西湖大得多。就在今年國慶節,我隨手百度一下,“西湖”的相關結果超過一億條,而“瘦西湖”只有五千一百萬條。將近一半的差距足以說明問題。

仔細想想也理所應當。先看歷史演進。當西湖在隋唐時期由沙洲隔海成形、五代吳越國時興起、宋代極盛之時,瘦西湖還只是“不同時代城壕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後據以得名“保障湖”。瘦西湖之稱首見於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乾隆年間,錢塘(現杭州)詩人汪沆到訪揚州,有感於湖邊景色似於家鄉,遂賦詩讚曰: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可見瘦西湖之名係由西湖衍生。

再看面積規模。西湖水面三萬一千八百畝,而瘦西湖僅七百畝,前者是後者的四十五倍強。豐碩如許的西湖自然比弱小至此的瘦西湖更易進入人們的眼簾。這雖有體量歧視之嫌,卻足以印證瘦西湖之纖細苗條。

環肥燕瘦各有千秋,瘦西湖的秀美精緻委實別具一格。樓臺亭閣,一片玲瓏;蘭荷菊梅,四季芬芳。瘦西湖錦上添花,無疑使揚州成為歷代詩人謳歌的夢中情人。詩仙李白在黃鶴樓送別摯友孟浩然東行時,憧憬着“煙花三月下揚州”的美景;受白居易讚賞的詩人徐凝,用“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佳句寄託了對揚州的一片深情。

瘦西湖上的點睛之筆是橋。若將瘦西湖比作女神揚州頭戴的花冠,二十四橋便是花冠上的明珠。橋名來歷有二,一說源於北宋科學家沈括。經嚴謹調查考證,沈括在《補筆談》中不厭其煩地羅列了茶園、大明、九曲等二十四座橋名。此乃現實主義的見解。另一說來自宋代詞人姜夔和清代學者李斗的相關著述,指二十四橋即紅藥橋(亦稱吳家磚橋),民間或因隋煬帝令二十四歌女上橋吹簫的傳說而名之。此乃浪漫主義的想像。然後一說法似乎更合民意。晚唐詩人杜牧的七絕:“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寫盡二十四橋的綽約風姿,更造就二十四橋的千古美名。

跨越千年,歷盡滄桑,古橋早已蕩然無存。現今的二十四橋為漢白玉欄杆單孔石拱橋,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的仿古之作。介紹資料註明:橋長二十四米,寬二點四米,台階二十四級,欄柱二十四根,“處處與二十四對應”云云。看到此處我不禁愕然。須知“米”乃國際公制長度單位,一九二八年方由國民政府立法採用,古人豈能有先見之明?

美好用心未必成就完美之事。以現人之心揣測古人之意,難免事與願違,何必牽強附會而貽笑大方?

李嘉曾

2021-10-28 李嘉曾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2666.html 1 (雜談)揚州有個瘦西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