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春指疫下涉外事務具挑戰
澳須創新對外交往方式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紀念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五十周年研討會”致辭時表示,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對澳門與聯合國及其他國家開展交往帶來挑戰。澳門是外向型經濟體,“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設與涉外領域息息相關,澳門需要積極研究探索在疫情期間開展對外交往的新方式、新方法,同時也要着眼長遠,提前謀劃在“後疫情時代”如何善用外部資源,促進特區經濟復甦和長遠發展。
張永春並提到,在外交公署的支持下,兩位澳門青年公務員在今年初分別獲世界旅遊組織和聯合國總部錄用擔任初級專業人員。近期,外交公署將啟動第二批初級專業人員項目,有望輸送更多澳門青年赴聯合國相關機構工作。
為澳門鋪平道路
張永春回顧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後,對澳門具重要意義。在一九七二年,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提出將香港及澳門從殖民地名單刪除,並於當年十一月獲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此後,中央政府逐步醞釀和形成“一國兩制”方針,為最終順利解決澳門問題鋪平道路。
積極參國際事務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亦為澳門參與聯合國事務打開大門。本澳深度融入聯合國多邊條約體系,至今適用特區的多邊條約及修正案已逾七百項,涉及十七個領域。通過適用和履行這些條約,完善澳門法律體系,亦使澳門參與多邊國際事務的制度性權力得到條約保障。本澳亦廣泛參與聯合國框架下的國際會議,在許多議題上積極參與討論,發出“澳門聲音”,從制訂國際規則的旁觀者轉變為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參與聯合國事務的渠道和方式亦不斷創新。
澳門在自身發展基礎上,逐步參與聯合國主導的國際合作項目。澳門國際應急醫療隊去年參加中國政府抗疫醫療專家組,先後奔赴阿爾及利亞和蘇丹支援當地抗擊新冠疫情,為國際抗疫合作作出貢獻。澳門婦聯總會二○○八年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諮商地位,多次派代表參加聯合國相關會議,深度參與聯合國婦女事務,配合國家總體外交。
澳門青年聯合會今年七月也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諮商地位,為參與聯合國青年事務奠定基礎。上述成果充分展現“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相信在新的歷史階段,澳門將在國家與世界的互動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並在此過程中實現自身的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