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同盟獻策明年施政
【本報消息】澳門學者同盟昨日下午舉行座談會,探討防疫常態化下的澳門發展,約廿名學者出席。會長駱偉健表示,行政長官將於下月中發佈明年度施政報告,加上未來一兩年有不少重大決策出台,包括“深合區”建設、“二五”規劃制訂、“博彩法”立法及疫情防控措施等,這些都備受社會關注。
冀通過座談會收集學者的意見,為澳門未來的發展及施政方向出謀獻策。
座談會昨日下午三時在澳門假日酒店一樓會議室舉行。
駱偉健受訪時稱,希望在疫情管控措施下,澳門經濟能盡快恢復,關係到人心穩定、居民生活的改善。建議政府總結過往兩次疫情經驗教訓,做得更好;居民也要積極響應政府呼籲接種新冠疫苗,才能對疫情防控起作用。相信在政府努力、居民配合下,澳門能度過難關。
穩定通關促復甦
副會長唐繼宗表示,澳門是微型經濟體,內部資源不足,對外互聯互通十分重要。現處於後疫情時代,疫情零星、反覆發生,內外形勢仍存不確定。澳門要恢復經濟及對外交往,保持通關穩定是前提條件。他主張粵澳兩地的防控防疫政策應保持高度一致,才不會突然“封關”,可能只是封區或採取科學管控措施。確保通關的穩定性,才能保障與內地交往,使澳門綜合旅遊市場穩定發展。
澳青參與深合區
會員大會主席吳志良表示,疫情對澳門造成的衝擊大,希望大家多關注兩方面。一、充分認識疫情對澳門整體經濟、企業經營、居民心理及社會壓力等方面的影響;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可能是澳門衝出經濟困局唯一出路,但社會對深合區發展意義認識不足,討論亦不夠多,沒有引起足夠影響,希望團體能在此方面多建言獻策。他指出,未來深合區的制度創新、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化及擴大澳人的生活空間等大有作為,但目前在深合區工作的六百人中,澳人只佔廿多人,可見本澳年輕人至今未考慮到那里生活、就業。
監事長鄭國強稱,深合區這張“好牌”若處理不好或被“打壞”,深合區需堅持廿至三十年發展。並建議讓過去服務特區政府的菁英人士能參與深合區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