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貨幣寬鬆的“最後晚餐”
世界上有些極負盛名的媒體,其文章內容也不乏有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感覺。譬如上月二十七日BBC中文版的報道開場白,便這樣寫道:“美國聯邦儲備局自全球大流行疫情以來,一直對本國經濟給予的支持,現在正逐漸解除,但它已表示有信心將會在不久後加息。”它說的是一月份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在面對美國去年十二月出乎意料的百分之七通脹率CPI而言。不知道這句話,是否出自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之口,言下之意是美聯儲實在無意在短期內加息,要不是通脹壓力燒到眉毛的話。
當前美聯儲的寬鬆貨幣政策,其中包括美聯儲基準利率的零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始自二○○八年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在應對華爾街的流動性危機,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採用量化寬鬆政策,解決了通縮問題,支撑了經濟的穩定。伯南克從二○○六年初到二○一四年擔任美聯儲主席的任內,曾經三次啓動量化寬鬆機制:在二○○八年華爾街金融風暴的第一次量化寬鬆爲信貸市場注入一點七二五萬億美元,其後在二○一○年底爲了刺激經濟,向市場購買了六千億美元的長期國債,第三次的量化寬鬆是爲了改善美國就業,量化寬鬆了一點六萬億美元。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從他上任的不到一萬億,擴大到他離任時的五萬億美元。其後繼任的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她四年的任期內,似乎並不急於修復資産負債表。反而在二○二○年三月,面對新冠肺炎對全世界經濟的巨大衝擊中,現任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祭出了“無限額度的量化寬鬆”,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規模迅速飈升到七萬多億美元,其後雖然速度有所放緩,但至今仍要面對去年十二月份百分之七的通脹率,資産負債表規模已經擴大到九萬多億美元。
從這段量化寬鬆史來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始自用非常手段去處理類似一九二九年的華爾街股市大崩盤所造成的經濟大蕭條。伯南克成功把華爾街從二○○八年的金融危機中拯救出來,沒有引起通貨膨脹,因而量化寬鬆也華麗轉身,變成了普通的貨幣工具。那伯南克在任期內究竟印了多少美元呢?以基礎貨幣的倍數以十倍計,大約是四十萬億的信貸!奇怪得很,這些美元並沒有進到老百姓的口袋裡。加上中國物美價廉的産品,源源不斷輸入歐美消費市場,跨國公司也因此獲益。在整體市場流動性極為充裕的環境下,怪不得金融和房地産欣欣向榮。追逐利潤的流動性也推動了風險投資的蓬勃發展,近年來信息高科技産品的普及,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因此,這種量化寬鬆零利率貨幣政策不是對稱的,扭曲了市場的相對價格,導致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到底是金融和房地産價格的高處不勝寒?中美關係惡化以至産業鏈轉移所引起的成本轉嫁?還是兩年來新冠疫情所引起的航運和物流問題,導致美國的CPI漲幅高達百分之七?回顧鮑威爾在二○二○年實行的“無限額度的量化寬鬆”,如果通貨膨脹的壓力不退減的話,美聯儲有信心將會在不久後加息。
道瓊斯指數會有何反應?從三萬七千點掉到了三萬四大約百分之十的跌幅,估計反彈的力度也不會小,因爲美聯儲貨幣寬鬆的“最後晚餐”還沒有散席。
陳增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