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5月21日
第A06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施家倫籲設可疑匯款預警

施家倫

去年電騙千三宗增三成

施家倫籲設可疑匯款預警

【本報消息】隨着現代網絡普及化,更多人會花費時間於網絡購物、網絡交友等,加上網絡具有跨境性及高匿名性,有利於隱瞞身份和行蹤,犯罪分子透過網絡實施犯罪後,受害人往往難以追回款項。立法議員施家倫建議政府盡快落實針對移動支付的緊急止付措施及可疑匯款勸退機制。

根據“二○二一年全年澳門罪案統計和執法工作數據”顯示,去年詐騙案共錄得一千三百○七宗,較二○年上升百分之廿九點八。施家倫表示,疫情影響下,本澳整體的犯罪結構逐漸發生變化,網絡犯罪在近兩年出現快速上升的情況,當中電腦犯罪在去年共錄得八百宗,較二○年上升百分之五十點七。值得注意的是,當中七大網絡犯罪,包括勒索裸聊、援交陷阱、網戀騙案、網絡購物、殺豬盤、信用卡資料被盜用及刷單詐騙,所造成的金額損失超過九千萬元。另外,警方持續通過與銀行業界及周邊地區警方合作採取“可疑匯款勸退措施”及“緊急止付措施”,於去年分別勸退十七宗個案及止付十二宗個案,涉及金額一百二十七萬元及四十九萬元。

盜卡個資大增六成

施家倫又留意到,去年全年關於信用卡資料被盜案共有六百六十三宗,較二○年上升百分之六十一點三,當中,騙徒會將被盜取的信用卡資料綁定在手機支付軟件上,前往實體店購買電子產品或禮物卡再運至外地出售獲利。他表示,本澳曾有不少電訊商戶因此受騙,其亦收到不少求助個案,有求助商戶表示,騙徒使用信用卡購物時,均會按照規定,對其身份資料進行核實,並留下交易記錄,其後,如銀行確認有關交易存在可疑的情況,則會對交易款項進行扣押,扣押期限為數周至數月不等,金額更出現高達數十萬元,使商戶資金周轉不靈導致經營困難,求助商戶期望當局能正視有關情況。

加強宣傳助民防騙

施家倫表示,政府早前曾回覆他書面質詢表示“由於部分被害人延誤報案時機,加上移動支付的普及應用,犯罪分子轉趨誘騙被害人以網銀或手機支付給付騙款,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更趨隱蔽,令阻截騙款更加困難。”為此,政府亦曾表示將會設定可疑銀行賬戶的預警通報機制,由銀行向客戶提供更多防騙宣傳渠道等預案,他建議政府盡快落實有關機制,特別在加強居民支付時的防騙意識及增強通報機制及防騙渠道。針對信用卡資料被盜案上升的情況,他認為有關案件造成居民及商戶多重損失,建議當局進行評估,未來利用有效手段防範及打擊。

2022-05-21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94027.html 1 施家倫籲設可疑匯款預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