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應協調各方根治甩磚
廉署昨公佈湖畔和業興兩大廈牆面瓷磚剝落全面調查報告,直指涉及設計、瓷磚選材、尺寸、鋪設工藝、環境溫度急劇變化,以至監理驗收、後續維修等因素均有關聯,強調涉及的單位及部門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氹仔湖畔及石排灣業興經屋“逢冬甩磚”,被民間調侃為“冬甩”。甩磚擾攘多年,構成安全隱患,一來住戶出入隨時被掉下磚塊擊中,二來單位鐵閘趟門旁瓷磚在甩脫前拱起,導致趟門無法開啟,若遇火警後果可想而知。
去年有調查發現,兩個屋苑瓷磚剝落量達四萬三千四百多塊,每層剝落超過一百塊的層數合計有近百四層,數目驚人。儘管社團代表、議員或媒體曾多次應住戶求助,在專業人員陪同下到場,試圖找出原因,無奈眾說紛紜。
昨日公佈的廉署報告有明確交代。比如大廈臨時驗收時仍發現很多牆磚出現空鼓,以及無任何負責單位要求對大廈公共走廊的瓷磚進行拉拔測試,錯過最後修補工程瑕疵機會,令後續產生大量問題,導致現時已不可能百分百還原。
“甩磚”事件已非一般大廈管理問題,而是涉及住戶生命安全的嚴重事件,相關部門過去不斷強調保固期屆滿,維修責任須由業主承擔。在實際解決及操作層面上,沒有積極支援,事件不斷惡化。如法例規定維修方案需七成業權通過,但房屋局作為大業主,卻以“為尊重多數分層所有人/預約取得人於大會作出的決定”為由,僅投下棄權票,回應方式印證當局的不作為。
相關部門應摒除過往消極作風,盡快主動協調各方共同商討,尋求根治辦法。政府亦須全面檢討及嚴格把關公共工程的事前設計、中期監督及事後驗收等工作。同時訂定新驗樓標準,讓在驗收過程中有一套較科學統一的參考準則。早有意見認為,當局應修改《都市建築法律制度》,加長“大廈其他施工部分及設施”的保修期,期間若需修葺整改時,即凍結保修期至完工及驗收合格。雖是老生常談,若能防止承建商逃避責任、保證樓宇質量,都值得研究及推行。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