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防疫
本澳今波疫情由上月十八日發現至今已超過半月,何時結束相信至今無人可以給出準確答案。特區政府不斷更新防疫措施及指引,目的當然是希望盡快阻斷病毒傳播。然而,根據連串檢測數據,可以看到疫情已在社區爆發。何解?
根據當局公佈的三次全民核檢的數字,第一輪檢測到卅四例陽性個案,第二輪達到七十二例,第三輪回落至四十四例,看似有緩和跡象。但上周五的一次全民快測,感染個案卻飆升至八十八例,當中超過一半的四十八例是在社區發現,四十例在管控人群中檢出。由此可見,社區內確實存在隱蔽的感染者。
首次面對社區爆發的疫情,當局不斷調整防疫措施,可謂“摸着石頭過河”,卻予人無所適從之感,為坊間所垢病。例如,在居民的認識中,健康碼中的紅碼、黃碼及綠碼,其嚴重性應是遞減的。但在實際操作中,黃碼者受到的影響卻最大,可以讓其外出、上班,又要定期預約到核檢站核檢,卻有很多地方禁止進入,連購買用品亦難做到,難免產生怨氣。反而紅碼雖不能外出,但物資供應有保障,兼在區內有專人核檢。
當局宜重新檢視推出的各項防疫措施指引,整合一套達到防疫便民的措施。居民亦應配合當局的措施,相信在各方努力下,疫情定能過去。
秦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