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7月11日
第B12版:視野
澳門虛擬圖書館

英國核試秘辛

英國核試秘辛

兩年前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推動《禁止核武條約》的非政府組織“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CAN)”。ICAN當年直言,核戰風險一直存在,甚至比冷戰時期更有可能發生。兩年後,澳英美同盟成立,旨在向澳洲輸出核技術,背後目的昭然若揭。

英美澳核武上合作由來已久

廢除核武,知易行難,世上擁有最多核武的美國和俄羅斯,更是責無旁貸。去年十月,美國國務院公佈核彈頭庫存量,乃四年來首次。截至去年九月,美國擁有現役及長期儲存的核彈頭,共三千七百五十枚,比三年前少了七十二枚,跟一九六七年冷戰時代相比,則大減近九成。

美國國務院指出,提高國家核武存量的透明度,對防止核擴散、裁減軍備和落實《核不擴散條約》而言至關重要。言猶在耳,美國、英國和澳洲宣佈成立印太安全聯盟,展開防務軍事上的核武合作,其中最引人注目之處,莫過於美國將協助澳洲建造八艘核潛艦、在印度洋和太平洋進行長期駐防和巡邏。

有人歡喜有人愁,印太安全聯盟的出現,意味着法國與澳洲早前達成的核潛艦交易隨之失效,撻訂之舉隨即惹怒法國。但澳洲兩害取其輕,從歷史角度看,英、美、澳三國在核武上合作,更是早有前科。

兩年前的十一月,在蘇格蘭國會上,議員喬治阿當(George Adam)宣讀一份來自朋友麥占利的證詞,內容跟英國五十年代的核試有關。在喬治阿當眼中,英國政府當時基本上將英兵當成白老鼠,目的在於了解核試對人體會構成什麼影響。他直斥這完全是瘋狂之舉,置於本世紀的歷史坐標回看,更凸顯了當年英國政府的野蠻統治。

英國發展核武因由

任教英國雲徹斯頓大學的學者梅利(Gordon Murray),近年曾在英國廣播電台第四頻道,將英國核試秘辛,向全世界聽眾,娓娓道出箇中真相。有人或許會問,英國明知核彈威力可怖,但為何仍要執意研究,再反覆進行核試?根據梅利的分析,其目的在於英國想在國際上重新將自己定位,說白了,就是渴望恢復昔日大不列顛的強國地位,而擁有核武,則足以向外界展示英國在科技、經濟和軍事等領域的能力。

在冷戰時代,英國政府執意發展核武的另一原因,跟美國不願分享軍事情報和科技有關。為了迎頭趕上,英國的核武計劃,橫跨了三位英國首相的任期,而英國和澳洲的合作關係,則由前首相艾德禮促成。艾德禮向當時的澳洲總理孟席斯提出核試場地,後者爽快答應,先後批准英方使用南澳洲、西澳洲的蒙地貝魯島和聖誕島等進行核試。

兩國達成協議後,英國政府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足足花了六年時間,在澳洲和南太平洋島國展開連場核試,參與其中的英國和澳洲官兵數以萬計。直至一九五八年,美國因忌憚蘇聯在軍事上的威脅,才逐步恢復並加強跟英國的關係,同這個傳統盟友共享一度被視為機密的軍事情報及技術。

核試後遺 遺害至今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梅利訪問不少當年曾參與核試、至今仍在世的英國退伍軍人,他們皆異口同聲表示,自己不過是英國政府核試下的犧牲品。根據老兵們憶述,他們當年的職責之一,是潛入海底收集滿佈輻射的核彈碎片。但他們發現負責交收碎片樣本的科學專家,卻每個都戴上口罩、穿上厚厚的保護衣、過程中只會使用長鉗,小心翼翼地將碎片放在一個個鉛盒裏。這跟他們只穿着短褲,甚至赤膊上陣執行任務,兩者所受的安全待遇,實在是天淵之別。

退伍軍人另一個“集體回憶”,是核爆對他們身體產生的異常反應。不論核試在海底或陸上,背對爆炸地點,然後用雙手按着雙眼,是他們的指定動作。就在核彈爆炸那一剎那,軍人們都感到有股難以言喻的熱能,緩緩地穿透他們的身體,而閉着雙眼的即時景象,活脫就像一幅X光片,自己每一根手指的骨頭皆清晰可見。

到了五十年代末,英國政府核試任務結束,林林總總的身體問題,逐漸在退伍軍人的身上浮現。有人因核試後遺,得淋巴癌早逝;有人組織家庭,但他們的後代子孫,不少在出生時身體便有嚴重缺陷。一九八四年,一批同病相憐的英國老兵,組成“英國核試退伍軍人協會”,其目的之一,是向英國政府索取巨額賠償。當時的英國國防部以“核試和退伍軍人及其後裔的身體狀況,兩者之間並無關聯”為由,對任何索償一律拒絕。十年前,英國最高法院裁定國防部勝訴,但協會並未因而放棄訴求。直至二○一四年,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發表聲明,肯定這批退伍軍人對國家的貢獻。翌年,英國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正式成立退伍軍人基金,以供當年核試老兵之需。

“英國核試退伍軍人協會”多年來的努力,近年逐漸引起英國及其他西方社會的關注。英國民間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向英國布魯內爾大學提供經費,負責研究核試對退伍軍人跨世代的後遺,有需要時向他們的家屬提供援助。在美國和新西蘭亦有類似團體發起運動,為當年參與核試的老兵,向政府爭取合理賠償。

然而核試最大的受害者,恐怕是居住在核爆地點附近的澳洲原住民。上世代八十年代中,澳洲皇家委員會曾展開調查,但其後再無下文。因多年核試而釋出的核輻射,到底有否對原住民構成健康危害,後人更是無從稽考,更遑論得到任何官方的正式回應。

杜然(文化評論員)

2022-07-11 杜然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03996.html 1 英國核試秘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