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民所急加大經濟復甦
各界盼盡快落實兩個百億
【本報消息】政府日前公佈第一個百億經援計劃的三項行政法規,多名專家學者及社團代表等表示認同和支持。皆期望第二個百億經援計劃盡快落實,並因應疫情變化加大支援力度,使之更具普惠性,急民所急。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博士沈濤認為,第一個百億經援計劃涉及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等本澳經濟的主要參與方,以維持經濟活力,修復市場信心,夯實經濟復甦基礎。相關計劃的實施,對經受疫情衝擊的本澳經濟民生極具必要性。涵蓋多個方面,惠及各行業商號及絕大部分本地受僱人士,援助款項於八月中旬陸續發放,冀政府加強部門聯動,繼續高效落實餘下各項經援措施,使相應群體盡快受惠。
訂具體標準執行
同時期望第二個百億經援計劃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更具普惠性。建議加快決策進程,制訂具體標準與執行方案;針對不同群體情況適切研判,給予精準援助。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財務長黃嘉豪表示,這波疫情超過一個月,不論僱員或僱主都面對極大挑戰與壓力。首輪百億經援來得及時,可暫緩一下經濟壓力和憂慮。這次計劃同時設有申訴機制,較以往更完整,體現特區政府在制訂援助計劃聽取及接納多方意見。冀政府在“清零”後讓澳門經濟有效恢復,繼續幫助本地企業紓困,同度時艱。
寬關促內外循環
關注到適切推出的第二個百億經援,初步計劃受惠者涵蓋小童、主婦、長者等群體,能增強廣大居民對未來的信心。希望政府繼續廣納意見,亦能考慮到廣大中小企業營商環境,有效研究如何善用第二個百億,冀年內見到方案,適時幫扶業者。另方面希望政府能與內地商討“清零”後的通關措施和時間表,只有恢復粵澳正常通關,才能拉動澳門經濟復甦及內外循環。
土木工程師學會副理事長周子鍵支持政府適時及準確推出支援措施。本輪經援共有九項措施,確是居民和企業的“及時雨”,暫緩眼前困難。期望特區政府日後能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研疫情隨時來襲
工程師學會副理事長賴健榮表示,首輪百億經援的調整及優化 ,普及更多受惠人群,得到適切的保障。更實際的是,對僱主及有關公司的營運成本作出合理補貼,體現政府關注大眾,急民所需。
長遠來看,政府應深思疫情或會不定期來襲,澳門經濟營商模式應如何調整,有效提高內需,甚至促進內循環,相信是一個短期解決經濟急促下滑乃至停頓的有效辦法。另要適當將一些澳門人遷移到大灣區,作出工作上的配對,開展深度融合和合作,更為合適。
澳門潮州商會會長蔡明威表示,疫下社會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盤活就業局面刻不容緩。促請政府積極綜合考量,尋求解決途徑。由於首輪百億經援於八月中發放,政府宜在條件成熟時盡快寬關,吸引旅客來澳,始可為市場注入“活水”。
另方面希望政府繼續積極創造更多就業條件,建議勞工局與市場形成良好互動,整合精準的就業資訊,優化網上配對流程,不妨聯動大灣區、深合區等企業開發更多崗位,做好人才儲備培養,循序漸進支援澳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