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伴侶
美國作為comfort food大國,西多泰半做得不賴。美法兩國之間的較勁,甚至使食物政治化,牽連一臉無邪的西多。二○○三年三月,法國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美法關係惡化,美國國會為表達對法國的不滿,把國會山莊內開設的餐廳所供應的一切法式食物更名,“法蘭西多士”(French toast)被更名為“自由吐司”(Freedom toast),法式薯條(French Fries)被改稱“自由薯條”(Freedom Fries),直至該年九月才恢復原有名稱。這個美利堅版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聽起來自欺欺人、又可笑又孩子氣,但正是如假包換的盲目愛國主義。
話說回來,當有機、低糖食品在歐美和亞洲大行其道,西多在港澳卻淪為觀光客的玩物,這個生錯時代的“貴族”只能越來越孤芳自賞。近年一些新派茶餐廳推出切成骰子狀的迷你版“法蘭西粒粒多士”,夾入麻糬,淋上豪邁的花生醬、花生粉、可可粉,附以長竹籤,讓顧客提着外賣袋邊走邊吃。法式美食被弄成港式腸粉般泥沙俱下,瑪麗 · 安東尼皇后若泉下有知,該有多難過呢。
現在的港式茶餐廳幾乎無所不能,廣東小炒、德國鹹豬手、非洲雞、日式三文魚籽炒飯等應有盡有,西多也不再那麼具異國風情。但它慰藉、解鬱的效用,值得人放肆奔赴,忘記卡路里和反式脂肪為何物。生活平庸時,點一客熱乎乎的法蘭式西多,它就是想像力的載體;當我坐在茶餐廳的角落,看它靜靜流着晶瑩剔透的淚,彷彿是世上最相識相知的靈魂伴侶。
(貴族夢與法蘭西多士 · 四 · 完)
卡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