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數據避免擾民
香港第二期消費券於本月七日發放,財爺陳茂波表示,最少十萬人不符合申領資格,預計可節省六億公帑。他並認同已移民港人應失去領取消費券資格。
這次DQ消費券,原則上是針對那些已移民海外的港人,尤其是那些拿BNO離港赴英的黃絲,人們舉腳贊成。然而當局僅以提早領取強積金、有永久離港意願作為釐定符不符合資格,令一些已領強積金,但仍在香港或北上內地的港人造成很大的困擾。雖然當局設有覆檢機制,且以較寬鬆的方式處理,但處理需時,坊間認為做法擾民。
據消息,當局共向約廿四萬名曾以“永久離港”等原因提早領取強積金的港人發出不符合資格的短訊,結果有近十四萬人覆檢,當中約十萬人因未提出覆檢或遭取消資格。其中有不少啼笑皆非的例子,有因早年已領強積金,目前仍在香港工作,且已重新供強積金多年的港人收到“取消”口訊;亦有已領取強積金,回內地後再回港工作的長者“被取消”。如此例子,據說不在少數。
一些仍在香港工作供強積金或回內地港人“被取消”,明顯不當。從中可看出,政府各部門的不協調。在大數據時代,不要說精準,但要找出仍在香港工作納稅的港人應該不難。為此,當局應吸取教訓,善用跨部門數據核查,避免擾民。
易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