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豫出現琅琊病毒
【本報訊】據《NEJM醫學前沿》七日消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四日發表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劉瑋教授、方立群教授、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王林發教授及其他學者合作的通訊文章,報道在中國山東和河南兩省新發現的一種可感染人類的動物源性亨尼帕病毒,被命名為琅琊病毒(LayV)。作者指出,目前無法確定LayV的人際傳播狀況,有必要對其做進一步研究。
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屬於副黏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屬,已知會感染人類並誘發致死性疾病;然而,在蝙蝠、嚙齒類動物和鼩鼱中也發現了其他相關的亨尼帕病毒。在對中國東部近期有動物接觸史的發熱患者進行的基於哨點醫院的監測中,通過高通量測序和病毒分離,在一名患者的咽拭子樣本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亨尼帕病毒,命名為琅琊病毒LayV基因組由一萬八千四百○二個核甘酸組成,其基因組結構與其他亨尼帕病毒相同。LayV與在中國南方發現的墨江病毒親緣關係最近。
卅五人感染
研究人員隨後的研究在中國山東和河南兩省發現三十五例急性LayV感染患者,其中二十六例僅感染LayV(未檢測到其他病原體),感染者症狀包括發熱、乏力、咳嗽、厭食、肌痛、噁心等。家畜血清學研究發現山羊和狗血清抗體呈陽性。在研究的二十五種野生小哺乳動物中,主要在鼩鼱體內檢測到LayV的RNA,這一發現提示鼩鼱可能是LayV的天然宿主。
雖然有報告表明尼帕病毒可發生人際傳播,但未發現病例和LayV單體型(基於三個常見單核甘酸多態性確定)在空間或時間上有明顯聚集。不同患者之間無密切接觸史和共同暴露史,提示人群感染可能為散發。對九例患者與十五名密切接觸家庭成員的追蹤均未發現LayV的密切接觸傳播,但研究樣本量太小,無法確定LayV的人際傳播狀況。應評估LayV與墨江病毒可能的交叉反應,以改進血清學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