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經濟放緩 或損中國出口?
【中新社上海九日電】瑞銀、恆生等外資銀行九日就中國外貿形勢發表評論稱,歐美經濟增長放緩或影響中國未來出口。
瑞銀分析,近期歐美經濟衰退風險逐漸上升,三種潛在衰退情形包括:消費主導的衰退、央行過度緊縮導致的衰退,以及能源問題導致的衰退。“如果美國或歐洲經濟衰退,中國出口及經濟增速均可能面臨額外的下行壓力。”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說。
政策調整抵消影響
據瑞銀的數據,二一年,對美出口佔中國出口總額的17%、對歐洲出口佔15.4%,歐美是當年中國最大的兩個出口目的地。對歐美的出口中,電氣設備及機械產品是主要分類,特別是手機和電腦,對歐洲出口的二極管和半導體原件、變壓器等零件規模也較大。此外,紡織服裝及鞋帽等消費品、金屬、塑料橡膠及化工產品出口規模也較高。
瑞銀估算,美國和歐洲GDP增速每降1個百分點,中國實際出口增速會降1.5-2個百分點。假設消費乏力或政策過度收緊,導致美國和歐洲GDP增速較二三年基準預測降1-1.5個百分點,或拖累中國GDP增速0.3-0.4個百分點。不過中國國內政策調整可能會抵消大部分影響。汪濤說,自今年四月以來,中國供應鏈逐漸正常化,帶動出口持續高速增長,首七月全國出口增速達14.6%。然而,隨着外部需求走軟及高基數效應顯現,估計出口增長將放緩。進口方面,隨着中國經濟逐步復甦,預期進口將溫和回升。總體來說,年內中國貿易順差有望維持高企,為總體經濟增長帶來一些支撐。
加息影響明年顯露
恆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稱,近期中國出口增幅超出市場預期,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在處理之前積壓的訂單。當前美國仍為中國產品出口主要目的地,全球仍處在新冠疫情後的加速復甦階段,預期海外需求在年底前將保持強勁。
不過王丹認為,至二三年,新冠疫情後的補償性復甦將告一段落,各國央行加息的負面作用將逐漸顯露。美國、歐洲和主要新興市場(不包括中國)的經濟增長預計將明顯回落,屆時將抑制中國出口需求。
東盟貿易順差新高
七月,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額同比增18%,進口同比增2.3%,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至1,012.7億美元。華僑銀行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謝棟銘指出,來自東盟的強勁需求對沖美國需求的放緩。“7月中國對東盟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擴大至194億美元,中國與東盟的進出口貿易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的比重進一步升至15%。”他表示,這再次驗證地區間貿易合作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