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8月24日
第C08版:鏡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奉獻出生命的溫熱

劉景松新著《學林新語》

奉獻出生命的溫熱

——《學林新語:從文學闡述到文化評論》序

剛剛在花城出版社出版了《澳門文學編年史》前五卷,編工細緻、精緻,裝幀別致、雅致,在疫情的閒暇時時翻閱,每每有些得意,當然同時也有些憂心:下面還應該編撰若干冊,誰能為續?正在這時,景松發送來他的書稿《學林新語:從文學闡述到文化評論》,翻開目錄,細閱全文內容,然後第一個想法就是,趕快與景松商談,如何展開並實際進入《澳門文學編年史》(續編)的編撰工作。如果景松有“檔期”,他應該是主導此項目的不二人選。因為景松有這樣的歷史意識,有這樣的治史意識,有這樣的學術敏感和研究熱忱。還有,從這部專著中可以看出,研究澳門和澳門文學,劉景松的確很有優勢。

劉景松熟悉澳門文學,熱愛澳門文學,對澳門文學研究有獨到的見解。他是一個對澳門和澳門文學了解非常全面而且認真下過功夫的學者。他能夠對湯顯祖、吳歷、張汝霖、印光任、葉廷樞等古代文學家吟詠澳門的詩篇以及他們與澳門的淵源如數家珍地加以闡析,對澳門歷史名人盧湘父的研究也相當詳密、深切,體現出他在澳門歷史和文學方面充分的學術準備和深到的文化修養。他在當代澳門文學和澳門文化的研究上也有相當的積累,他的林中英散文論析和程祥徽學術評論等,都可以說達到了澳門文學與文化研究的獨步之境。重要的是他並不止於在一般的知識層面甚至在學術層面言說澳門古今文學和多元文化,他更願意以一種情感的貼近方式,甚至是以生命的感受力度去體驗澳門文學的書寫,去把握澳門文化的脈搏。他曾在〈明清詩詞中的澳門影像〉一文中深有體會地說,需要用一種感覺去貼近古人的澳門書寫,“這感覺可以在一口將乾未乾的枯井、一幢爬滿壁虎的老屋、幾處青藤纏繞的斷壁殘垣,乃至巷口那些體態龍鍾的老伯老媼善意的微笑中尋找”,也應該從“夜幕掩映不住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影,空氣中瀰散着紙醉金迷的氣息,宣示着博彩城的繁榮與喧囂”中去捕捉,以此獲得這座城市的肌理與內蘊,以此體察這座城市的真實與豐滿。這不是一般的學術見解和學術主張,而是體現了對澳門這座城市以及這個特定的文化環境的一種深深的認同,一種悉心的護衛,一種情感上的珍惜和文化上的呵持。他在研究澳門、體驗澳門的時候倡導有溫度地感知澳門,欣賞和評騭澳門文學與文化的時候呼喚某種生命的投入或者帶入。這不僅體現了一種學術態度,體現了一種批評風格,更體現了一種對待澳門的文化倫理,體現了尊重澳門文學和澳門文化的一種文明道德。擁有這樣的文化倫理和文明道德的研究者和作者是值得信任的,於是我看好劉景松的研究,重視他對澳門文學與文化的觀察,也願意在他那種富於澳門文化自信的學術闡述中體察澳門文學的生動的形制與格局,欣賞澳門文學特有的色調與品相。

如果說劉景松對澳門文學的理解和把握是通過生命的溫熱體現出一種境界上的高度,那麼,《學林新語》還表明,他對澳門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悉心觀照,體現為一種澳門文化認知的深廣度。一個學者和作家,對澳門感興趣是比較容易的,對澳門某一個方面如中葡文化的交融景象感興趣,也比較自然,但能夠像劉景松這樣對澳門文化的幾乎所有方面都有所涉及,都認真思考,都以熱誠的姿態進行闡論,都以關切的文心去觸摸和言說,這就相當難得了。這不僅需要對澳門和澳門文化的認同,更需要將生命體驗和生命認知融合於這片狹窄而又充滿神奇的土地。劉景松解剖澳門文化和文學,不是單靠學術,不是單憑理性,更不是單借助於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全身心的情感投入、無間距的切身體驗和有生命溫熱的人生感興,這樣才可能對澳門涉入如此之深,對澳門文化涉獵如此之廣。

劉景松是閩人,但他更是澳門人,對澳門的體驗、認知和熱愛是他筆下不倦的主題。對故鄉的留戀在他筆下自然很突出,以至於他一到“望廈”地界就激情難抑,“一條望廈街,三五芭蕉樹。望廈村,望廈巷,眺望廈門,遙望故鄉”。這就是他“尋美覓愛”的結果。顯然,他更加迷醉於澳門,特別是老澳門的市景與街景,老澳門的風土與人情,他喜歡澳門街巷瀰漫着的豉油香醋的味道和琴曲悠揚的聲音,欣賞南粵三角梅的冷豔和古榕樹氣根飄飄的招搖,他發現“白鴿巢公園綠草茵茵,古木參天,雀聲鴿語啾啾成韻,是一處值得流連的好地方”(〈鼠年弈話〉)。在〈秋日夢語〉中則遺憾地感歎“濠鏡沒有‘山山黃葉飛’的飄零與低徊,也沒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開朗與壯闊”,不過沒關係,且聽聽〈琴曲悠揚〉,可以看看,聞聞:“夜色中瞥見不知誰家的三角梅從窗台露出嬌豔,又嗅着似無還有的植物香氣,該是不遠處聖若瑟修院或何東圖書館庭院中的朴樹、桂花樹、枇杷樹、雞蛋花樹傳來的吧!”這是澳門的顏色,是澳門的味道,是澳門的風雲與精神。劉景松總是以這種擁抱的姿態、融入的情感書寫澳門,一如書寫他自己的家鄉,一如書寫他自己的人生。這是一種滲透到骨髓裡的地域之戀,是一種代入感非常強、非常深的小城之戀,是一種身處其中並且從不準備抽身其外的紅塵之戀。

對澳門、對澳門文化、對澳門文學如此熱愛和熱戀的作者,必定能夠靜下心來從事澳門文學編年史的研究,因為他有足夠的耐心、熱心和奉獻精神。

朱壽桐

2022-08-24 朱壽桐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11133.html 1 奉獻出生命的溫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