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從說起的霸權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去年二月一位父親 Mark 注意到兒子私密處發炎,但由於疫情下診所仍休診,因此在護士的建議下,Mark使用安卓手機拍下兒子腹股溝的照片,將照片傳給醫生後再進行視訊診斷。在Mark拍下照片的兩天後,即收到Google的通知,告訴他由於帳號出現疑似非法的有害內容,因此帳號已遭Google鎖定。
Mark無法使用 email、通訊錄、照片,且因為他使用的是Google電信服務Google Fi,因此連手機號碼都遭停用,他也曾試圖申訴 Google 的決定,但都被Google拒絕。二○二一年十二月警察針對Mark的事件展開調查,證實這次事件與犯罪無關。
【摘自:〈父親提供兒子裸照給醫生診斷病情,遭Google誤判為罪犯〉,Jocelyn,INSIDE,二○二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現代社會裏,科技產品已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與外界溝通、尋取資訊、制訂日程,更不用說那眾多需要透過互聯網來完成的預約……但當這些科技產品變得無孔不入之際,當中隱含的權力設定卻令我們不得不妥協。
就以報道中這位父親為例,他就是在使用科技產品的情況下被審查,繼而被“定罪”——被奪去了應用這些產品的資格。但只要細心一想,這事其實是服務供應商在未得用家的同意下,自行監控、審查了內容,再用它們的標準,以保護用戶之名來“執法”。由此,我們或許就能發現:這些已經壟斷市場的科技產品早已是“大到不能倒”的霸權,而且,面對它們,你和我並沒有太多議價的空間和能力。
沒有人想要成為被這些霸權欺凌的苦主,但在未能捨棄科技產品的功能和便利之時,學會採用不同平台、工具,分散投資,既是風險管理,也是我們用家在面對這科技霸權時的一記微小反抗。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