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頂保底適應 關鍵多元
新一輪賭牌進行招標之際,政府公佈明年起賭檯總量上限為六千張,每張檯年毛收入下限七百萬元,以及角子機總量上限一萬二千部,每部年收入下限三十萬元。這是澳門首次按新博彩法以行政批示為賭場生財工具設限,放諸環球市場亦屬鮮見。
據博監局網站資料,截至今年第二季全澳賭檯六千○六張、角子機一萬二千餘部,意味着政府以當下數目劃界,凍結規模。回顧賭檯於一九年高峰期多達六千七百多張,二○年首季疫情初現跌至五千五百餘張,其後數量逐步回穩,連續七個季度末保持六千張以上。疫情連番衝擊,等於為賭檯總需求摸底,六千張上限或由此以來。倘賭檯過多,曬蓆浪費資源,也牽涉到人資供需問題;數量太少,則不利於推動博企發展中場板塊,須要找到平衡點。
若說賭檯上限是根據現況評估,那麼每張賭檯年毛收入下限,雖不是市場慣例的設定,而且根據規定若不達標,承批公司要支付最低下限的稅率差額,難免予人“貢獻賭稅冇獎賞、生意難做反被罰”的印象。但門檻是否難以跨越?倘以賭檯及角子機上限數量,計入年收入下限要求,全年賭收僅為四百多億元,相當於回到○五年的賭收水平。
今年首七月賭收僅兩百六十多億,投行估算全年賭收五百多億元,按此推算,上述門檻絕非“不可能的任務”。何況年賭收四百多億,根本無法養活當下的行業規模,故可以反映政府已充分考慮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設定了審慎保守的目標。
反而,賭檯收入設下限,會否鼓勵博企只發展高盈利的賭檯,無法鼓勵多元創新的休閒娛樂?如果所有賭場只集中提供“百家樂”,玩意千篇一律,能否吸引多元化的新客源?值得深思。
政府設定兩個“遊戲規則”,對於有意投牌公司來說應不是難題。始終以賭收為長遠投資考量,而且未來賭檯的分配時,會考慮承批公司的整體投資情況,包括對非博彩元素項目的投入。這亦是博彩業新篇章的關鍵。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