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口岸配套 促社區經濟
青茂口岸開通近一年,出入境人次突破千萬,客流量位居全國第二。但使用者多數是澳門居民及外僱,旅客對此口岸仍較陌生。未來應加快優化口岸配套設施,加強宣傳口岸便利,凸顯口岸優勢,發揮拉動社區經濟、分流等作用。
八月初,粵澳恢復免隔離通關,由於拱北口岸因工程曾暫停通關,心急者紛紛湧向青茂口岸通關,結果大批外僱排長龍,人流延伸至路邊甚至周邊大廈,一度逼爆的場面,令人對青茂口岸承載力有所懷疑。隨後拱北口岸回復通關,多數居民及外僱即棄用青茂口岸,寧願到關閘人逼人,反映青茂口岸分流作用遠未達預期。
受疫情影響,出入境人次大減,關閘口岸也僅在高峰時期稍顯擠迫,其餘時間均較暢通;加上周邊交通配套便利,無論到旅遊區、路氹區或各大民生區,巴士路線均可滿足需求,取道關閘成為出入境人士的首選。
青茂口岸離關閘口岸最近,遙距相望,當初設計是期望可分流關閘人流。但經多年修建,疫下才啟用,加上巴士站四散,即使是本地居民,也要摸索一番才可搭上巴士,何況對本澳交通不熟悉的旅客?
除交通配套有待改善,青茂口岸更欠缺商業配套。因位於青洲民生區,附近多是超市、生活用品店等場所,難滿足具多元購物需求的旅客。唯至今商業配套仍不足,未能提振社區經濟。
當時政府計劃於青茂口岸邊檢大樓內打造“粵澳名優產品博覽中心”,展示本澳特色產品,方便旅客集中採購。據早前有關部門透露,中心處協調推進規劃、裝修等工作,相信距離落成使用或需一段時間。屆時政府應加大宣傳工作,招攬商戶進駐,引導旅客使用青茂口岸出入境,方便購物消費。
疫下旅客多來自廣東省,不少人乘坐城軌抵珠再過關,青茂口岸連接珠海市客流最密集的城軌站,便利程度較關閘口岸更高。未來應及早完善口岸周邊配套,提高口岸使用率,凸顯優勢作用,促進社區經濟發展。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