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沿岸建防洪堤箱涵渠輕軌高架橋綠廊管網
建造商會倡“多合一”基建治水
【本報消息】建造商會昨日下午舉行座談會,提出“內港沿線防洪、交通、活化舊城基建合併方案”,初步建議在內港沿岸建造集防洪堤、箱涵渠、輕軌西線、高架道路、海濱綠廊、共同管道的“多合一”基建項目,冀藉此根治內港水浸問題,及完善區內交通及民生設施。
低窪兼倒灌礙排水
“多合一”基建方案由該會副理事長梁超通提議,並由土木工程師梁嘉偉向出席人士介紹。梁嘉偉表示,內港水浸成因有二點,一是地勢低窪,易受天文潮(海水倒灌)、持續暴雨及風暴潮等影響,二是部分視察井長期海水倒灌,排水口及下水道能力受影響,無法及時排水。
初步提議在內港對開海域建造一條全長三點二公里的防洪堤及箱涵渠,即由筷子基北灣連通至媽閣。防洪堤可抵禦天文潮和風暴潮引致的海水升高;箱涵渠可解決因潮汐雨水未能及時排出內港的問題,初步規劃寬度為三十八點三米、高約六點七米。
雙向六車道免塞車
方案建議,在箱涵渠上層預留高架輕軌西線及雙向六車道的高架行車天橋,以紓緩交通繁忙時間塞車問題;箱涵渠內部可建造共同管道,包括自來水管、電纜、電訊等,解決管線重鋪掘路問題。
在輕軌西線方案中,提議設置船澳街、新馬路、下環街市及媽閣四個車站,並預留未來可接駁至青茂口岸及氹仔。梁嘉偉指出,若有需要,可在輕軌車站建設站點大樓,預留商業空間及社區設施空間,如商場、游泳池及自由波地等。甚至建設地面停車場,解決附近居民泊位不足問題。另外,擋洪牆外可建造海濱綠廊,供居民休憩。
方案毋須建擋潮閘
該會理事長羅志昌稱,目前方案為初步構思,仍需視乎政府決定及社會共識才能推動,雖然具體執行涉及碼頭搬遷等會有難度,但認為整體方案可行。又指此方案較擋潮閘方案好,選擇此方案,則毋須建設擋潮閘。
座談會昨日下午三時在建造商會會址舉行,由羅志昌、梁超通、梁嘉偉,及該會會員大會主席鄧漢昌、榮譽主席梁蔭沖及羅啟中主持,約五十名建造業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