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9月17日
第B16版:祝君健康
澳門虛擬圖書館

頸動脈斑塊 需要處理嗎?

⬆頸動脈 超聲檢查簡 捷有效

頸動脈斑塊是潛在的心腦血管病致病因素

除了藥物,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多做運動,也能防治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 需要處理嗎?

經常遇到這樣場景——患者(不管是住院還是門診體檢者)拿着頸動脈超聲報告,神色焦慮地問:“醫生,我的頸動脈長了斑塊,怎麼辦?嚴重嗎?我的斑塊會脫落嗎?會得腦梗塞嗎?會突然暈倒嗎?”

其實,除了頸動脈會長斑塊外,長在附近的雙側椎動脈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甚至全身的動脈(尤其是心臟的冠狀動脈)都有這種潛在問題。這是動脈硬化的結果,通俗理解,是一個老化過程。據統計,二○二○年我國有將近二億人患有頸動脈斑塊,其中年齡四十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超過40%。

頸動脈在頸部分叉處,分為頸內動脈與頸外動脈。前者向後外方行走,進入顱內,給大腦輸送血液;後者向前內上行走,給甲狀腺及頭面部供血。因分叉處血流壓力高,血管內皮容易受損,從而更容易導致動脈硬化或斑塊形成。

為甚麼那麼多病友都是通過超聲檢查發現問題的?因為,超聲檢查可有效地發現頸動脈是否有斑塊,該方式敏感、準確、無創、重複性強、費用低而簡單快捷。做頸動脈超聲時,醫生會測量頸動脈內膜 (IMT),IMT若1mm 為正常,1到1.5mm 為頸動脈硬化,大於或等於1.5mm 為斑塊形成。頸動脈硬化或斑塊,統稱為頸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多見於四十歲以上中年人,五十歲以後進展較快,且目前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

那麼,頸動脈斑塊意味着什麽呢?

頸動脈硬化可以被視為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程度的一個“窗口”。如果發現頸動脈斑塊,往往提示全身其他部位的動脈也存在粥樣斑塊的可能,患心腦血管病(心肌梗死或腦中風)的風險較高。如果頸動脈斑塊導致血管狹窄超過50%,等於患心腦血管病。

不少患者是因為頭暈或暈厥而就診,被醫生開超聲檢查時偶爾發現頸動脈斑塊的。不過,頸動脈斑塊往往無徵狀或只有輕微徵狀,其斑塊分為硬斑、軟斑、混合斑。其中軟斑、混合斑為不穩定斑塊,容易脫落形成栓子,造成頸內動脈遠端小動脈栓塞,導致動脈管腔狹窄、閉塞,引發腦組織局部壞死,引起腦梗死(缺血性中風)。

如果對頸動脈斑塊不加干預,斑塊有可能越長越大,導致血管狹窄,甚至頸動脈完全閉塞,當然栓子脫落的風險也更高。

既然我們不能坐視頸動脈斑塊不管,那麼該怎麽辦?

其實,病友如果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合理治療,部分斑塊可以縮小甚至消退。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水平。病人應該重視檢測LDL-C的水平,而不是光記得測量總膽固醇水平。LDL-C是形成動脈斑塊的主要原料,沒有LDL-C就沒有動脈斑塊。他汀類藥物 (Statins)可以抑制LDL-C合成,降低血液中LDL-C水平,從而防止斑塊的增長。專科醫生會根據患者基本情況,進行危險分層,決定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時機、劑量和療程。

斑塊問題,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冰山一角。如果有頸動脈斑塊,病人即為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極高危人群,需將LDL-C降到1.8 mmol / L以下,心血管病風險才會減低。據國外相關研究,將LDL-C降到1.6 mmol / L,冠狀動脈斑塊也會出現明顯縮小。

若患者的頸動脈狹窄程度大於或等於百分之五十,同時無禁忌的話,建議加用阿司匹林。即便沒有達到這種程度,如合併有以下因素,也應服用阿司匹林,這些因素是:男性或絕經後的婦女、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肥胖(BMI指數大於28)、抽煙史等。

除了藥物治療,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也很重要。抽煙者務必戒煙,因為煙草中的毒素會損害血管內皮。均衡飲食、控制熱量、適當運動、減輕體重,勢在必行。這些措施能幫助降低血壓、血糖及血脂,從而防止斑塊進一步增長。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至少控制在140 / 90mmHg以下,最好降到130 / 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的發病率比非糖尿病人高出數倍,且病變進展迅速,所以一定要根據專科醫生建議,將血糖控制好,使糖化血紅蛋白降至7%以下。值得注意的是,要適當補充葉酸,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至10umol / L以下。

外科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臨床醫生會根據患者各自的情況、適應症來進行選擇。

總之,建議達四十歲的人士將頸動脈超聲納入每年常規體檢項目,盡早發現動脈硬化及斑塊,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早治療,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譚健鍬

2022-09-17 譚健鍬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15544.html 1 頸動脈斑塊 需要處理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