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子
皮蛋的重金屬殘留為人所詬病,但皮蛋的好壞唯獨醫生說了算,我對它只有敬畏之心。
何況黑與白總是絕配,經石灰加工的皮蛋一旦落到豆腐或白粥,頓變純潔。
涼拌麻辣皮蛋、椒鹽炸皮蛋、金銀蛋莧菜等,都是盛夏不可錯過的美味。雞蛋、鵪鶉蛋亦可製成皮蛋,初生、小顆的菜鴨鴨蛋做的皮蛋,口感更佳。
皮蛋在古代有很多的別名,例如“混沌子”、“牛皮鴨子”、“變蛋”、“灰鹽鴨子”、“灰滾蛋”等。
皮蛋的誕生,傳說是明代某戶陳姓人家所養的鴨在石灰鹵下了蛋,這些蛋,在兩個月之後被發現了,剝開殼一看,蛋白蛋黃均已凝結,卻是人間至味,養鴨人陳氏用這些臭蛋掩人耳目,送進牢房給含冤被關、快要餓死的清官充飢,救回一命。
另一說法,指耐放的皮蛋是明代朱元璋起義時的軍用食品;在軍閥割據、局勢不穩的二十世紀上半葉,皮蛋確實銷情大好,有如另類糧草。
皮蛋的製作方法林林總總,現時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見於明孝宗十七年(一五○四年)。據宋詡《竹嶼山房雜部》所載:“混沌子:取燃炭灰一斗,石灰一升,鹽水調入,鍋烹一沸,俟溫,苴於卵上,五七日,黃白混為一處。”
戴羲在明末崇禎六年(一六三三年)撰寫的《養餘月令》中,則有“牛皮鴨子”的作法:“每百個用鹽十両、栗炭灰五升、石灰一升,如常法醃之入罈。三日一翻,共三翻,封藏一月即成。”
清人對皮蛋的製作更得心應手,描述倍加詳細,列明不同的灰會使皮蛋成色有異。
(論皮蛋 · 二)
卡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