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五無”鄉變幸福地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幸福茶館”的老王對此深有感觸。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村民王光朝,今年七十五歲。二○一六年,他把自家房子改造成一間茶館,取名“幸福茶館”。王光朝說,下黨的味道就是“幸福”的味道,他想把下黨的幸福分享給四方遊客。
時值國慶長假,遠近而來的遊人絡繹不絕,走進“幸福茶館”品茗打卡。隨着下黨鄉村遊的發展,“幸福茶館”人氣越來越旺,成為當地的網紅打卡點。
路通產業興
“我們這一代人,是從過去下黨鄉的苦日子過來的,以前根本想不到會有今天這樣的生活。”王光朝說,“像我這麼老的人,在家裡創業一年營業額也有十幾萬元(人民幣,下同),我感到很幸福。”
過去的下黨鄉,是福建省唯一的“五無”鄉——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辦公場所,通往四個毗鄰鄉鎮都要徒步十餘公里。
下黨鄉鄉長吳德說,三十多年前,人們的生產生活全靠肩挑背馱,人均年收入不到二百元;村民常說有“三怕”,一怕有病痛,二怕養肥豬,三怕挑化肥。“當地人世世代代守着難以逾越的大山,也守着無法擺脫的貧困。”
這種苦日子從一九九一年開始發生改變。當年,下黨鄉開通第一條通鄉公路,結束“五無”鄉的歷史;二○一四年,建成被村民稱為“小高速”的柏油路;二○二○年,建設十二公里的雙向雙車道三級公路。條條大路通村進鄉,構成了下黨鄉縱橫交錯的公路網。
路通了,遊客來了,產業也活了。“養在深閨待人識”的生態農產品走出大山。二○一五年初,下黨鄉註冊了“下鄉的味道”公共品牌,植入消費扶貧理念,開創了中國第一個扶貧“定製茶園”。
寧德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夏睿認為,回望寧德的發展歷程,發展產業不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下鄉的味道”直播帶貨間,就是當地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融合創新的一個生動縮影。夏睿說,隨着直播帶貨等新興電商形態逐漸成為農村電商主力軍,眾多鄉村“直播間”湧現,鄉村特產銷往中國各地,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動能。
創業助家鄉
三十來歲的夏美雄,二○二○年來到下黨創業,創辦“凰三公”抖音號,為當地農產品直播帶貨,去年實現了一百七十多萬元的銷售額。
夏美雄說,農戶擅長種植,但對於產品設計、包裝、線上銷售渠道幾乎一竅不通,他和創業夥伴們的初心就是和家鄉人一起把產品賣出去,為家鄉的發展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除了直播帶貨,夏美雄團隊還在下黨中心街道開了“凰三公”餐館和初心茶樓。他的小目標是成立鄉村旅遊合作社,提升下黨鄉的吃、住、行、娛樂、購物。
“這幾年,返鄉從事農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希望大家一起在鄉村振興路上追夢圓夢。”夏美雄說。(福建壽寧三日電)
中新社記者 閆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