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0月10日
第C09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創新能力與評核改革

創新能力與評核改革

教育要為社會培養人才。這有兩個層面,一是通過普適的教育活動,總體上提升社會的人才基本素質,這是人才培養的根本工作;二是通過具針對性的教育活動,特別就當地社會缺乏的人才展開專門的培養行動,這是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工作,或曰提升性工作。落實到教育實踐當中,要有效提升人才的基本素養,需要在總體上進行教育改革,關顧教育的全過程優化;另一方面,要有效完成針對性提升工作,需要就教育的特定環節或範疇進行改進。只有兩個層面的工作都做好了,教育才能真正發揮回應社會人才需求的核心成效。

就澳門社會對人才需求來看,科普人才培養是當前的重大課題,關乎澳門的可持續性發展。當然,就廣義的人才培養系統來看,科普人才水平的提升要做好本地培養及外來引進兩方面的工作。當中,尤以本地培養為根基。談及本地科普人才培養,又可以分為職前培養及在職培養,這裏只探討職前部分基礎教育階段的科普培養。因為這個階段處於人生的學習黃金階段,如能在此重要時刻施以適切的針對性措施,精準發力,可以大大提高本地居民總體的科普素養。從能力結構來看,科普素養可以分為科普知識及創新思維兩個方面,前者關乎發展基礎,後者關乎能力表現。知識的學習主要透過適切的課程安排來實現,創新思維的培養則是課程與評核兩方面同時兼顧,當中評核方式的改革對創新能力的提升有較大影響。

就方向而言,澳門當前的評核改革有兩個核心思想。一是突出“形成性評核”的主導地位,打破澳門長期以“總結性評核”為主的格局,將教育的檢測視野放闊到學習的全過程,提倡“及時跟進,尊重個性”。二是主張“多元評核”的方式,徹底改變過往“紙筆測試”一統天下的評核生態,提倡在學習的全過程中,融入觀察、報告、實踐等互動方式,務求全方位提升學習成效。

不難看出,評核模式的上述兩個改變,大大有利提升創新能力的培養成效。在形成性評核模式下,可以在科普教育的全過程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多元評核方式下,可以鼓勵學生多做報告提升全面能力,更可以鼓勵學生完成實物作業,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參照筆者之前講過的“發展性評核”及“表現性評核”兩種模式,比較上述提及的“形成性評核”及“多元評核”,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兩點。

一是“發展性評核”更多可與“形成性評核”融合進行,即以發展的視野關顧到學習的全過程,及時介入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定好階段性目標,引導學生不斷發展,積小步成大步,從而取得成效。

二是“表現性評核”可以豐富“多元評核”的實現形式。一般而言,表現性方式多樣,包括紙筆任務、匯報展示、實驗調查、演講、討論、表演、課題項目等等,當中的紙筆任務是指以論述、作文、設計方案一類的創作型任務,與傳統的選擇、填空、簡單固定題型的傳統紙筆測試有明顯差別,任務內容的設計可根據具體活動分析。由此觀之,表現性評核的本質與多元評核的核心思想完全一致。

綜上所述,澳門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優化科普人才的培養成效,應該要抓好評核改革的契機,積極推動發展性評核及表現性評核,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陳家良

2022-10-10 陳家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20222.html 1 創新能力與評核改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