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參與 做大消費乘數
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環環相扣,六月疫情突襲,促使政府先後推出兩個百億經援措施,保住巿場信心。如今第二個百億元普惠措施發放形式塵埃落定,政府公佈以注資消費卡方式,向每名居民再發放八千元。雖非現金分享模式或令部分人失望,但倘發放現金,居民有較大機會留作預防性儲蓄,難令這筆資金在巿場上流動,有違刺激內需原意。
巿場復甦乏力,旅客重臨活水未至,依靠內需消費撐巿,顯得更加重要。環顧內地不少城巿為提振消費信心,除推出生活補貼、消費券等措施,刺激消費升級行動更擴展至線上直播帶貨,成效遠超預期。
澳門同樣有類似的救巿措施,但作用短暫,成效蒸發過快。且影響本地消費的,除疫情外,跨域網購更是最大競爭對手,本屬內需的消費廣泛外流,不利本地實體商店營運的同時,更難激活內需。面對線上跨域消費的挑戰,澳門線下零售如何招架?
參照以往澳門舉辦購物節、各區消費嘉年華等活動的經驗,居民及旅客的投入感較強烈,加諸類似的活動連番舉辦,連鎖效應下,可令更多中小企商戶受惠。此外,持續舉辦活動刺激消費,是未來主調,善用節慶活動作引子,擴大受惠群眾,做到“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將是關鍵。
如對於今次“全城消費嘉年華”,有商戶認為活動抽獎門檻不高,相信消費者樂意“湊數”消費達標獲抽獎資格。但對部分花費一分一毫也“諗過度過”的居民而言,“湊數”未必是其預設動作,甚至在傾向“小額消費”的習慣下,參與活動的熱情可能近乎零。
參考個別移動支付平台設置的“掃碼攞利是”功能,雖然每天只可掃碼一次取得一元利市,在部分商號消費滿十元才可使用,但小數怕長計,在消費者心理上有感“慳到些少”,有助消費細水長流。
今次“全城消費嘉年華”,拉動消費的成效無疑令人期待,但如何做到全民參與,做大消費乘數效應,相信未來還有優化空間。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