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理解助青少戰逆
近年青少年情緒問題浮現,倘不懂調適,常鑽牛角尖,或影響健康成長。有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的團體發現,上半年新求助者中有近百人曾有自殘或輕生念頭,其中四成為未成年學生,最年輕祇有八歲,情況值得關注。
一般而言,兒童或青少年出現自我傷害行為,常是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這源於經歷傷痛,內心有說不出的痛苦、不忿或委屈。普遍而言,多受家庭影響,如家庭內氣氛傾向高壓、權威、負面;又或家人感情不和睦,經常吵架,加上學業壓力,擔心成績差會讓父母失望及被訓斥,孩子長時間處於煩躁情緒,當找不到人傾訴,想不通及沒有辦法疏導情緒時,便採用極端方式,選擇自殘,藉身體的痛楚紓緩內心傷痛或憤怒,做法顯然不當。
社會變遷加上網絡普及,無可否認,新世代青少年相對過去容易焦慮、失落,常陷入相互比較和迷失自我價值的痛苦中。但當他們願意主動說出自殘意圖,代表發出求救訊號,也是一種信任。不論傾訴對象是朋友、家人及教師,不要急於提供意見,更要抱持不批判態度,先關心及了解原因,才能為彼此建立信任關係。在陪伴中,再設法提供協助,如找出其他紓壓渠道,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人生之路就在腳下,辦法總比困難多,祇要鼓起勇氣,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