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0月18日
第B16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大寫吹雲”梁潔雯作品展前言

菩提樹下 (局部)

閒地秋色

“大寫吹雲”梁潔雯作品展前言

認識吹雲,是因為潔雯。記得二〇一九年隨美協前輩前往葡萄牙里斯本參與展覽的航機期間,兩個天秤座的媽媽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那程超過十六小時的航程,聽着她興奮地訴說對國畫傳承和創新方面的見解和實踐,重點提到博士論文中的“吹雲”的觀點,探究 “是畫非畫”的邊界概念,總結出技法、媒材的創新理解和品讀,心暗佩服。

潔雯擅長探索各種各樣能表達心象的肌理,作品上或是斑駁、或是工整的肌理對比,靜止的畫面頓時在一瞬間活起來。看着那幅《夢醒時分》令人想起清代龔自珍的《己亥雜詩 · 其五》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仲夏 · 夜》也讓我想到北宋張先《天仙子 · 水調數聲持酒聽》中一句“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花影在月光下搖曳,令人感動的不是樹上花枝本身,而是她精巧的構圖令人感到 “弄影”的搖曳之感。觀潔雯之作,就有這種詩意的心動。作品自然而然流露的共情感受,緣自她對自然萬象和感官情感的轉化,引導觀者不經意地進入她經意創造的心象世界。以作品說話的她,以工筆的理性思維去實現感性的創作初衷,從傳統工筆淡彩的具象到沒骨重彩的抽象,實驗性的肌理探索到意象多維的藝術面貌,用最佳的視覺語言來敍述她一步一腳印的藝術之路。

在潔雯的探索中,吹雲,已經不光是一種技法,而是一種表現東方媒材材質美的思維邏輯。一紙一墨為她所用,不再局限於方寸之間,肌理墨痕在她的巧手筆下自成一格。老樹的堅毅、枯葉的蕭颯、群禽的安然、庭院的閒情、仲夏的樹影、冷冬的雪景……立體生動地向觀者闡述本意臆象。“吹雲”的多元化表現形式已成為潔雯的創作語言,甚至是獨樹一幟的藝術面貌。長路漫漫,她仍在“學者型”藝術家的路上不斷探索和實踐,令人期待。

策展人 林子筠

大寫吹雲——梁潔雯作品展

展 期:十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一日

開放時間:上午十時至晩上七時

展覽地點:澳門教科文中心展覽廳及多功能廳

2022-10-18 林子筠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21754.html 1 “大寫吹雲”梁潔雯作品展前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