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0月22日
第B04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我國接連發現新物種

圖為三峽白前的植株和花序(中新網)

我國接連發現新物種

【本報訊】據中新網二十一日消息:近個月來,我國多地接連發現新物種,包括三峽白前、雅江舌喙蘭等。

國家植物標本資源庫分庫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聯合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五里坡自然保護區,合作研究並發表了新物種:三峽白前。

研究人員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和標本,結合分子系統學的證據,確定它是一個三峽地區特有的新種。

此外,國家植物標本資源庫分庫廣西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樣性研究團隊也於近日發表了特產於廣西大瑤山的新物種——大瑤山瓊楠。

該物種屬於樟科,是大瑤山繼今年七月報道植物新種海明關木通後的第二個植物新種。

生態恢復研究提升

“新物種本身就是客觀存在的。近二十年來,我國平均每年發現的植物新種數目在二百個左右。”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冰稱,除了不斷發現新物種,國內的物種新記錄也在增多。

“比如這個物種原本只在老撾、越南有分佈,後來在中國境內也發現了,又比如這個物種原本只在雲南、四川有分佈,後來在湖北也發現了。”

據統計,去年國內共新發表脊椎動物九十五種,其中新物種八十種;發表高等植物新分類群三百四十二個,其中新種二百八十九個。

劉冰表示,接連發現新物種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研究條件提升,填補了採集空白。二是一些常見的物種被重新分類和定義。三是生態環境恢復,促進了物種恢復生長。“我國每年發現的植物新物種佔世界大約十分之一。”劉冰認為,新物種的發現,有利於提升地區的物種多樣性,對國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維持也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另一位副研究員劉長成主要從事植被研究,他補充說,新物種不斷地被發現,這表明我國在植被與環境方面的保護取得了成效,“植被是物種生存與繁衍的載體,是生物多樣性賴以依存的基礎。植被保護得好,就有利於生物多樣性保育。”

專家:勿採摘食用

“野外很多植物都是有毒的,”劉冰介紹道,每年都有人誤食野外採摘的烏頭、鈎吻(也稱斷腸草)而中毒,“烏頭長出來的葉子像野菜,鈎吻開花了像金銀花,不了解的人摘回去,炒菜或者泡水喝,就中毒了。”

他特別提醒,如果在外發現了從沒見過的物種,可以欣賞,或者使用手機上一些軟件(如花伴侶、形色等)進行識別,但不要輕易採摘和食用。

2022-10-22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22482.html 1 我國接連發現新物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