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帖裡的一元紅包
結婚生子,是人生常事,也是喜慶之事。照例是要慶賀的,且各地鄉風各不相同。生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每逢親朋好友結婚,總是少不了收到喜帖(結婚請柬),以及喜糖或巧克力,甚至還有喜茶的,然後,就是隨禮赴喜宴。
後來,南下澳門工作,租屋居住。有一天,房東突然送來一封喜帖,告知其女兒即將出嫁,希望本人能夠赴宴。不過,打開封裝喜帖的信封,裡面除了喜帖外,還有兩樣東西未曾見過,一樣是喜餅券,另一樣是裝有一元錢幣的紅包。開始,以為喜餅券是因為臨近中秋,房東送的月餅券。後來,再收到其他人的喜帖,同樣有一張餅券,可其時並非中秋或其他節日,問人方知是喜餅券。原來廣東地區嫁女時隨喜帖派送嫁女喜餅券,而不是什麼月餅券。
在南方婚俗中,傳統的嫁女是必須向親朋好友派送“嫁女餅”的。粵式的嫁女餅,一般由男方準備,在婚前“過禮”時隨其他禮品送至女方,由女方派給親戚朋友,意思是請親戚朋友分享嫁女的喜悅。嫁女餅包括紅綾酥、白綾酥、龍鳳餅等,“綾酥”喻意珍貴,而紅色表示喜慶,白色表示純潔。不過,嫁女餅原本是店家製作的實物餅,可是,為了派送方便,現在改為直接向餅店購買“餅券”,隨喜帖派送,方便親友持券前往餅店收取。當然,如果不想吃嫁女餅,持餅券亦可在餅店內選擇其他糕餅。
其實,沒有規定一定要在派喜帖時送喜餅,喜餅也可以與喜帖分開派。如果你僅收到喜餅,而沒有收到喜帖的話,表示你不用送賀禮了!
如果說派送喜餅是中國許多地區(尤其是閩粵地區)常見婚俗的話,那麼,喜帖中的一元紅包則是不多見的。問了周圍的人說法不一,上網查找答案,也不明所以。大多數人的說法,只是稱一種風俗。究竟怎麼來的,表達何意?則語焉不詳。有說是訂金,預訂接受喜帖的人一定要來出席婚禮。有說是預先回情,即對參加婚禮者的一種謝意。也有說,與喜餅一起派送,表示錢物雙全,寓意兩全其美。還有說,表示一心一意,以及表示新人開始新的生活……不過,作為婚俗,必定有其由來與寓意的。那麼,有誰知道其確切的寓意是什麼嗎?
婁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