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的旅遊打卡點
月初的國慶黃金周,迎來了大量的內地旅客,是自今年六月一波疫情後的旅客量回升,加上宣佈了十一月將會重啟一些城市來澳的團體遊,讓澳門的旅遊業及相關行業看到了曙光。
每年的下半年,都是澳門城市最多活動的時間,國慶黃金周之後是十一月的大賽車、美食節,十二月是回歸紀念日及聖誕節,都是本澳旅遊的旺季。
為營造旅遊氣氛,不同的部門分別在澳門不同地點用不同的手段,打造新的景點,吸引遊人前往打卡,以促進區內人流,帶動社區經濟。
早前在某報的社論讀到一文章,談及澳門自身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藴,其實不應模仿內地城市,為打造“打卡點”而打造“新景點”,應該挖掘城市獨有的歷史與優勢。這文章的內容確實值得社會思考,當然,現在小城要迎合的主要是速食消費的訪客,文化與歷史,究竟讓多少人提起興趣,也是值得商榷。畢竟,澳門在新冠疫情出現之前,每年三千幾萬遊客中,九成都是來自內地、香港及台灣,雖然十年前已經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看這個統計數字,可以知道距離定位有多遙遠。如果再看這幾年,因為防疫政策,客源的單一性更加明顯。
提到歷史,最近看一些十九世紀關於澳門的記錄,原來,當時來澳門的英美商人,來澳門“打卡”的地方並非大三巴牌坊,可能當時大三巴牌坊的教堂與學院仍未燒燬。他們記錄最多,而且最多人前往參觀的,是現今白鴿巢公園的賈梅士石洞(見圖)。
當時石洞位於一葡人家族大宅的後花園(私家花園,但充許訪客參觀),英美的商人均去參觀,因為該大宅租予了一位在廣州做貿易的英國商人,加上旁邊是東印度公司(今東方基金會大樓),英美商人來到澳門前往東印度公司,順便參觀花園的賈梅士洞。
而且,從石洞亦可以飽覽內港美景,加上花園以英式花園風格設計,很符合當時浪漫主義時期的潮流與品味。
反觀現今,多少人有興趣去了解和參觀這個石洞?人們喜歡在街上的塗鴉前打卡,或是在VR虛擬的景色拍照。
時代已經改變,旅客的品味也在改變,文化和歷史,比不上這些表面化的潮流玩意。但這些玩意,卻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複製,澳門的獨特性在哪?值得思考。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
田中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