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0月31日
第C12版:視野
澳門虛擬圖書館

也說歐洲政治的女性化現象

也說歐洲政治的女性化現象

早前,在英國,特拉斯勝出,英政壇再添一位女性首相(編按,據本月二十日英媒消息,特拉斯發佈聲明宣佈辭職,上任只有四十五天,成為英國最“短命”首相)。而國人西望,會驚奇地發現近年來歐洲國家湧現出大量女性領導人的現象。其實,此僅是比較的結果,即歐洲國家女性領導人較其他國家多一些而已。事實上,並沒有多到超過男性的水準,也沒有達到半數以上,所以,仍然屬於相對較多,而非絕對多數。理論上,女性佔人口數量一半,即使擔任領導人的女性佔到半數,也無須驚奇!

也有人認為,女性較為感性,持家可以,治國不行!可是,不要忘了,歐洲曾經出現過英國的撒切爾夫人與德國的默克爾這樣的能力強大的女性領導人!還有說,歐州年輕女政客都是美國安排的棋子,有美國背景,是老美扶植的“提線木偶”。顯然,此說亦難接受,畢竟歐洲國家的領導人是本國國民選舉的結果,而非由美國指定的。也就是說,要解釋歐洲國家女性領導人崛起,還是需要深入歐洲各國國情去了解。

首先,得益於歐洲政治上男女平權運動。始自十八世紀的女權運動,一直致力於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以爭取男女平等參政權為標誌,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比較起來,北歐諸國的女性參政成果更為顯著。在女性取得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方面,北歐國家要早於其它歐洲國家。芬蘭於一九○六年、挪威於一九一三年、丹麥和冰島於一九一五年、瑞典則於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一年實現了婦女選舉權。而法國直到一九四四年才確認了婦女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英國到一九二八年才取消對女性投票的年齡和財產限制。因此,丹麥與芬蘭也是最早接受婦女擔任內閣成員的國家。一九二四年,丹麥內閣中就有女性擔任教育大臣。目前,丹麥首相、芬蘭和冰島總理均為女性,挪威、瑞典前首相也是女性。瑞典女性參與國會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七,部長級的女性數量也最多。

其次,得益於福利制度及女性教育水準的提升。源起於德國俾斯麥時期的社會福利制度,在“二戰”之後的歐洲得到普遍建立,由國家向國民提供覆蓋養老、失業、醫療衛生、教育及生育等各方面的社會保障。特別是歐洲國家推出的育兒福利及超長產假等制度,使原本因為生育而需要長時間留守家庭的婦女從中受益而可以走出家庭,投入社會生活。與此同時,歐洲各國女性學歷的提升快於男性。據統計,北歐各國女性的高等教育入學率高於男性,在女性領導佔比較高的北歐五國,女性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名列全球前茅,其中,挪威、冰島尤甚。歐洲女性受高等教育水準的提升,為女性從政奠定了學歷優勢。

再次,受歐洲湧現的民粹主義思潮的助推。二○○八年,國際金融海嘯爆發並轉化為債務危機。歐洲經濟低迷,社會動盪,民眾普遍對現實不滿,人心思變,對由精英主導的政治結構產生反動情緒,民粹主義思潮開始湧動。正是在民粹主義思潮助推下,一批思想激進的女性領導人以反全球化、退出歐元區等主張贏得對現狀不滿的民眾支持,從而成為各國領導人。所謂英雌時勢造,是也!

還有,進入新世紀以來,一些與環保、能源、移民、老齡化等相關的議題越來越受到各國關注,而傳統的由男性領導人主導的制度與規則面臨着失效與崩潰的危機,因此,女性以其特有的性別視角對新興議題的傾力關注,使其在激烈的競選中優勢突出,更易為選民所接受。

正是以上歐洲的制度及面對的現實而導致女性大量地成為歐洲各國的領導人,歐洲政壇雌風盛吹。

對於歐洲政治女性化現象,整體上說,應屬於值得稱道的人類平等與歷史文明的進步,而不能以男權主義眼光冷嘲熱諷。至於對某些女性領導人的激進政治主張,則完全可以給予批評與戒慎。

婁勝華

(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2022-10-31 婁勝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24325.html 1 也說歐洲政治的女性化現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