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談鬼
疫情嚴峻,皆因進入了嚴冬,人們把病毒說成是病魔。魔者,鬼也,甚至比鬼更鬼。話得說回來,究竟有沒有鬼?答案是:信則有之,不信則無。從前我僑居海外,有華人的墳場於荒郊,平日除了喪葬、祭祀之外,很少人經過。入夜,水靜鵝飛,因而傳說紛紜,談鬼色變。移居於澳,位於昔日的“亂葬崗”,屋宇在建築時,掘開泥土竟有幾副有“餡”的棺材,而住了數十年,鬼影都沒有見過。而經常出外夜歸,必經墳場,雖非車水馬龍,亦人煙稠密,周邊民宅,陰陽相隔不過一條狹窄的馬路,雞犬相聞,“晨出鬼沒”有之,而“神出鬼沒”未有所聞。從澳俚語中的“食粥三餐,瘦肉四両,有鬼鞋着”,其中說的“有鬼鞋”,作“哪有”、“豈有”解,顯然“哪有鬼”、“豈有鬼”。
《荀子 · 解蔽》,說在夏水口南面有涓蜀梁(人名)者,生性愚蠢,膽子很小,見甚麼都怕。某夜,他在月下夜行,偶而低頭,看見自己的影子,以為鬼在地爬行;再一抬頭,見到自己的頭髮,又以為背後有個妖魔。嚇得魂飛魄散,拼命逃走,剛抵家門,即氣絕身亡。
《無量壽經》卷下:“開神悅體,蕩除心垢。”心垢者,煩惱之名也。梁武帝說:“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有動則心垢,有靜則心淨。”其實是自己嚇自己,或稱“心魔”。
《莊子 · 齊物論》:“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構,日以心鬭。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文章是說:他們睡覺的時候精神交錯,醒來的時候形體不寧,和外界接觸糾纏不清,整天勾心鬥角。有的出語遲緩,有的發言設下圈套,有的用辭機謹嚴密。小的恐懼垂頭喪氣,大的恐懼驚魂失魄。他們發言好像放出利箭一般,專心窺伺別人的是非來攻擊;他們不發言的時候就好像咒過誓一樣,只是默默不語等待致勝的機會。
〈齊物論〉其主旨在於肯定一切人與物的獨特意義。共分七節,這一節是論學派之爭論,以致衆人役役,迷失自我。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