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政協澳委員建言兩地合作
【本報消息】珠海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昨日下午召開分組討論會,澳區委員在港澳台僑與外事委組與會討論,踴躍發言履職盡責,圍繞珠澳合作、文旅復甦、民生協調、澳車北上、產業發展等熱點問題建言獻策。
加強宣傳復甦文旅
港澳台僑與外事委分組討論會由珠海市政協港澳台僑與外事委主任玄陽主持,珠海市政協副主席張松出席,澳區常委顏遠港,以及委員丁國旗、邱美寧、盧世豪、羅俊隆、陳一平、張照珩、陳明金、許結玲、馬兆祥、梁秀影、趙蘭瑛等紛紛發言,履行職責,並結合自身體驗、經歷和自己所在行業的專業知識,對相關話題的發展提出意見建議,千方百計共同推進珠澳兩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顏遠港讚賞珠海“產業第一”的戰略部署。他表示,實施“產業第一”要兼顧招商引資與本地企業的培養,要利用地緣、政策、服務等優勢強化招商引資力度,但也不能忽視對現有本地企業的培養,“強招商、重培養”,雙管齊下,相互促進,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同時,也要加強創新人才隊伍聚集與建設,建議珠海建立高科技創新人才數據庫中心落實對人才的引進和使用。
羅俊隆關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後的文旅復甦步伐,期望珠海多渠道加強宣傳推介,透過一系列大眾參與性大型活動刺激消費,促進文旅市場帶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善用珠海海島條件
丁國旗、邱美寧、張照珩、許結玲、馬兆祥、陳明金等關注珠澳民生融合、文旅運動和青少年的健康問題。認為珠海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特別是海洋海島條件優越,應善用資源打造青春活力的珠海形象,促進各類運動型、休閒類的消費增長,助推大灣區的融合發展。
港區珠海市政協委員則普遍應認為,疫情放開後應及時利用港珠澳大橋,加強珠港的經濟文化交流,充分利用大橋資源,推動珠港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等要素快速流動。
張松認真聽取委員發言後表示,連續三年的疫情對珠海與港澳台及海外僑胞的聯繫造成一定影響,防疫政策優化後珠海市政協將加強與港澳台僑委員的溝通聯絡,希望港澳台僑委員一如既往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珠海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